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风起南洋 > 第68章 穿小鞋

风起南洋 第68章 穿小鞋

作者:葡萄无牙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3-25 13:57:18 来源:顶点小说网

第68章 穿小鞋

当全副武装的骑兵队出现在步兵阵列的前方数百码外,位于最前方的第2营军官们大声的下达“准备战斗”命令,口令声此起彼伏。

士兵们按照口令行事,统一的“枪放下”,取出定制的一小包火药,将黑火药从枪口灌入,然后虚拟一个咬开纸包的动作,将弹头装填进去。

现在士兵使用的都是定装弹药,每发子弹与黑火药是一个小纸包,中间用缝线隔开,由南洋公司统一制作配发。

一般情况下

士兵随身携带15个小纸包,全都装在巴掌大的长方形皮夹里,也就是15发子弹。

正常打出3~5轮排枪后,便要装上枪刺冲锋,摇身一变,成为长矛兵。

法制共和九年式步枪配备的刺刀,是狭长的军刀,配备刀鞘,约有一尺多长。

平时悬挂于士兵左侧腰间的皮带上,使用上好的钢口制成,可以切肉砍树,非常的锋利。

因为是演习,所以不装填真实弹头,但装填子弹的动作要做到位。

然后士兵们抽出长长的推弹杆,从枪口处伸入,将装填的黑火药捣实。然后抽出推弹杆,将其插入燧发步枪的扣环中。

做完整个装弹动作,第二营的士兵们持枪在手,一股信心油然而生。

此时,前方的骑兵队已经起步,开始逐渐的加速。呈扇形迎面冲击而来,骑兵们手中挥舞的军刀寒光闪闪,一往无前的冲杀而来。

奔腾的马蹄声就像掠过山谷的闷雷,时刻敲打在士兵们的心头。

冯国辉站在一侧的高处,聚精会神的旁观士兵们的表现,他看到骑兵们距离越来越近,原本严整的队列中出现了一些轻微骚动。

士兵们直面骑兵的冲击,虽知道是演习,但内心的恐惧油然而生。

当骑兵冲击到100码以内的距离时,挥舞战刀的狰狞面容清晰可见,大呼小叫的冲杀而来……

结果位于第1排的少数士兵吓尿了,丢下枪抱头就逃,结果带动第二营的第3连部分队列垮塌,有二十几名士兵跟随着一起调头逃跑。

虽然军官们厉声呵斥,依然没有制止这些逃兵。

好在第3连剩下的士兵克服恐惧和盲从,顽强地坚持了下来。

在骑兵接近到80码距离时,军官们纷纷下令;“枪平举,准备,发射……”

一阵又一阵密集的排枪声响起,伴随着浓烈的硝烟团袅袅升腾,军官们命令立刻再次装填子弹。

在骑兵迫近的巨大压力下,很多士兵克制不住的手颤抖起来,有的人将火药粉拿到枪口处,手一抖,结果黑火药撒掉了。

有的人匆忙间连纸包都塞进枪口里,很多人动作变形,但也有很多士兵训练基本功扎实,完成了火药装填和捣实等一系列装弹动作。

果然,在实战压力下就能看出各连的训练水准参差不齐。

骑兵连配备的大骡子冲击速度并不快,而且都包住了耳朵,就是防止枪声惊了牲口,造成不必要的踩踏伤亡。

在距离四五十码的时候,骑兵们已经分成了几个骑兵小队,从各连二十余米的间隔中呼啸而过。

至此,完成了一轮实战对抗演训。

这样的结果直接让二营长胡老虎黑了脸,位于后排的三营没有出现逃兵,这让他的脸上更加挂不住了。

他带着几名军官,将那二十几名逃兵抓了回来,直接用皮鞭狠狠的抽打,将这些士兵抽的满地打滚求饶。

冯国辉也沉下了脸来,命令对二营再次装填火药的士兵们进行检查,将没有完成装弹动作的士兵通通挑了出来,数量竟然高达137人。

加上二十几名逃兵,接近2营的小一半人数了。

随即惩治的命令下达;

二十几名逃兵,每人去领20皮鞭,三天饿九顿。

三连长及连中的所有军官每人领30皮鞭,官降一级,允许带罪立功。

没有完成装弹动作的士兵,每人去领五皮鞭,今天没饭吃。

考验合格的士兵们,晚上有肉吃,白面大馒头管够。

有了2营的前车之鉴,3营长麦老蔫及手下的一众军官们齐上阵,对士兵们又是威胁又是卖力鼓动,几乎使尽了手段。

好在三营的士兵们在后排经历了一次骑兵冲锋,二营撤下去后,三营直面骑兵冲锋的表现就好的多了。

至少没有出现逃兵的情况,但依然有近百人没有完成装弹动作。

冯国辉对这样的结果很不满意,当场大发雷霆,将不合格的士兵押上来,用皮鞭抽的哭爹喊娘。

随后他命令,今后的一周,每天都要进行多轮骑兵和步兵的实战对抗训练,并且增加了心理抗压训练项目。

所谓的“心理抗压训练”,就是士兵们站成四人一排的行军队列,骑兵们从左右两侧挥舞着马刀杀过去。

让步兵们在骑兵近距离的马蹄声中,在巨大的压力下完成虚拟装弹训练,一遍不行就10遍,10遍不行就100遍。

在冯国辉怒气冲冲的离开后,胡老虎,麦老蔫这些军官们个个就跟打了鸡血一样,盯着士兵们的眼神让人背后发凉。

谁都知道,长官们急眼了,这下真要过一段苦日子了。

冯国辉交代完以后,也没有管这边的军事训练,而是带着人绕着山谷前后考察了一圈,亲自规划今后的建设用地。

烂陀山矿场是一个口小肚子大的山谷,有点像三节葫芦形状,长约5.82公里,总面积约有13.7平方公里,主要以平缓丘陵地带为主。

虽然不甚宽广,但也足够用了。

山谷中间有一条三四十米宽的湍急河流蜿蜒而过,河水清澈而甘甜。

因为穿过状似葫芦的山谷,冯国辉将其命名为“葫芦河”。

本着就近的原则

冯国辉和手下历时4天,一一确定了铁矿采石场,选矿厂,炼焦煤窑,砖窑,钢铁厂的建设用地位置,基本上是顺着葫芦河一字排开。

计划中,铁矿采石场和选矿厂之间,将会用铁轨连接,用铁轨车运输大量的矿石到选矿厂。

当今时代矿场中的铁轨车,一般是人力推或者是牲口拉拽,没什么其他的好办法。

铁矿石进入选矿厂粉碎成粉后,进入蒸汽机驱动的传送带,通过磁铁将铁矿粉与无用的泥土区分开来。

泥土就近丢弃,冯国辉给这些废弃的泥土画了一条线,今后将沿着这条线将泥土堆叠起来,计划建设一座堆土重力坝。

当然,这是好多年后的事儿了。

重点是钢铁厂区的选址,冯国辉最后将钢铁厂设在葫芦河的下游,靠近如今村子和训练场的位置。

这是因为钢铁厂有严重污染,炼钢高炉烧起来那是黑烟滚滚,遮天蔽日,燃烧后的粉煤灰飘飘洒洒,不可避免的会污染到附近河流和土地。

未来村镇只能设置在河流上游,情况会稍好一些。

将钢铁厂的主厂房,辅助厂房和铸造车间,轧制车间以及办公用房等建筑,用石灰线一一确立之后。

冯国辉这才率众返回,第一时间去查看土法炼钢的成果。

如今二十几座土法炼钢炉已经耸立起来,每一座都是两米多高的粘土炉,底部设立了出料口,出料口距离地面约有80公分高。

冯国辉抵达这里的时候,二十几个炼钢炉都在熊熊燃烧着火焰,每个炼钢炉旁边的风箱,都有村民在卖力的抽拉鼓风。

王大锤几个铁匠都打着赤膊,忙得不亦乐乎。

他们在用长长的铁杆搅动橘红色的铁水,不时的让人加入石灰粉或木炭粉,古铜色充满力量的身上,大滴的汗水遍布全身。

这样的劳动场景,让冯国辉禁不住停下脚步,静静驻足现看。

片刻后

王大锤兴奋的抬手高喊道;“这火候我看差不多成了,不用再加炭了,等会儿就可以开炉。”

交代完以后,他接过身边人递来的水瓢,大口大口的将凉水一饮而尽。

在别人提醒下,王大锤这才看到站在一边的冯国辉等人,他连忙从炉口顺着台阶几步跳下来,满脸喜气的走过来一拱手禀报道;“回禀冯老爷,我们这一炉大概率能炼成钢了,若真能如此,今后就可以用来浇筑球磨机的大尺寸法兰盘。”

“哦,有多大把握?”冯国辉立马来了精神。

王大锤信心满满的回答道;

“回禀老爷;

这个炒钢法我们兄弟几个也比较生疏,以前上手的机会不多,只是看炼铁老师傅做过。

这次进炉的都是以前练出来的铁渣废料,让人手工去除了碎石杂料,绝大部分都是成了型的铁料,只不过需要再精炼一次。

费了那么大功夫,我们索性尝试练一炉钢水,看这成色得有六七分的把握。

至不济,多练几炉总能炼出好钢来。”

“好,好,好……练出好钢来,老爷我有重赏。”冯国辉听了一连说了三个好字,脸上浮现出由衷的笑容。

若自己能练出好钢来,就大大节约了购买钢材的成本,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尤其是球磨机和粉碎机,都是极其笨重而耗用钢材的大户。

一般来说

这些矿山机械尺寸大,又极其笨重,底座这些大物件都可以用生铁浇筑,但一些运动部件,包括大尺寸的法兰盘,钢轴,滚轴,轧辊,大齿轮盘之类的部件,需要用更耐磨的钢材浇筑成型。

自己能生产出来,省下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这种炒钢法在宋朝时期已经出现了,在小工坊炼钢中广泛应用,至今依然是主要的炼钢手段。

但是炒钢法非常费师傅,也极其考量炼钢师傅的经验。

哪怕是最好的炼钢师傅,也不敢拍着胸口说,自己每一炉都能炼出优质钢,几炉好几炉坏很正常。

冯国辉心情好,便与王大锤站在工坊边你一句我一句的畅谈起来,对于炼铁作坊的进展表示满意。

短短几天功夫

炼铁作坊已经浇筑出了140多个铁球,20多根粗壮的工字铁梁,每一根都有6米长。

这些工字铁梁浇筑完不久,在堪堪成型的时候,就被整根的拖拽出来。几名铁匠师傅一拥而上,用大锤、小锤开始修整。

所以,朝上的一个面处理的相当光滑平整,未来走衍架行车也好,走矿石车也好。都能减少很大阻力,大大的节省气力。

至于朝下的一个面就不用处理了,反正是搭建在路基上,表面粗糙与否并不影响使用,只要结实就好。

这样的一根铁质工字梁六米长,整根重约360余磅,正常需要4个土法炼铁炉一同出料,方能浇筑完成。

按照炼铁小工坊的生产能力,每个炼铁炉一天能够炼出两炉高温铁水,可以生产10余根工字铁梁。

剩下的铁水余料,才会用来浇筑铁球。

这些铁球表面坑坑洼洼,还带有明显的接痕与疤结,看起来做工很粗糙的样子。

但这都不影响使用,球磨机里一下子会装大量的矿石碎片和上百个铁球,在滚动中将矿石研磨成粉。

铁矿石大都是手指甲大小的那么大碎片,按照行话讲叫做“瓜子片”,在30磅重铁球的砸击研磨下,很快会研磨成石粉。

时间一长,铁球都会磨得光滑锃亮。

“老爷,现在炉子炼铁基本上可以达到一天两炉铁水,差不多能铸造六七十米长的工字铁梁。

现在的问题就是原料供不上,用锤子砸实在太慢了。

大伙开炉的时候,只要有闲暇时间,都帮着去砸石头,就这样也够不上用。

所以我们才打那些铁矿渣的主意,毕竟炼过了一回,泥土杂质少得多,回炉重炼效果也好一些。

还有木炭和煤炭也都跟不上用了,今天去买煤炭的骡马大车,到了下午才回来,差点停了炉。”

“哦……还有这事儿?”冯国辉听了后,脸上神色就变得不好看了。

他立刻招来淡政问清原委,淡政此人是岩望城的商户子弟,与留在田家镇的吕振超先生不同的是

淡政此人更年轻,更有学识,更难得的是出身于峇荅娘惹家族,曾经留学马六甲数年,能够熟练应用当地土著语言和汉语,英语,粗通荷兰语。

是一个难得较为全面的人才,外购煤炭正是由他负责。

淡政的回答很快让冯国辉的脸色多云转阴,乔家煤矿的煤堆堆积成山,少说也有数千吨的量。

淡政几天前去谈的时候,煤矿管事的态度很好,表示想要多少煤炭都行,价格上还可以打个优惠的折扣。

这两天风向陡变,去拖煤的骡马大车到了乔家矿场以后,不是管事的不在,就是没有人手装车,要么就是这样那样的问题推脱不办。

淡政心知被人拿捏住了,怕被责怪办事不力,正想着给矿场管事的送点儿好处。

“仆街,这明明是冲着南洋公司来的……”冯国辉听了之后便明白了,忍不住出口骂了一句。

一个小小的矿场管事,有多大的胆子敢给南洋公司穿小鞋?

老虎不发威,你真当我是病猫呢?

(本章完)

(sdingdiannn/ddk49962500/36705791.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