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风起南洋 > 第60章 建设新港

风起南洋 第60章 建设新港

作者:葡萄无牙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3-25 13:57:18 来源:顶点小说网

第60章 建设新港

这次与西班牙人的大交易,肉眼可见的提升了南洋公司装备和训练的正规化,隶属于护卫队的士兵们全都换上了西班牙式盔甲,包括头盔和胸甲。

下身依然是青灰色的粗布裤子,绑腿和宽口黑布鞋,看起来威武而又利索。

当然了

在正常训练的情况下,南洋公司护卫队并不会配备盔甲,平时装备都放在老营中,放假外出也不会佩戴。

这样做,是避免引起平民百姓的恐慌。

只有轮到每个月一次的执行南下骡马商队护卫任务,队员们才会穿戴盔甲整齐,护卫商队一路南下。

此次西班牙商人带来了1600副西班牙盔甲,全都是军队使用不知道多少年的旧货,能够看到刀枪甚至弹痕的印记。

但这并不妨碍使用,西班牙商人同时还带来了2200杆法制1777年式步枪,也就是共和九年式燧发枪。

这批枪械并非生产于1777年,枪械铭牌表明,而是在拿破仑鼎盛时期的1806年生产,同样属于拿破仑帝国的军事遗产之一。

在那个年代

百万法军凭借着共和九年式燧发火枪和无畏的战斗精神,跟随着拿破仑皇帝打遍欧洲无敌手,创造了一个个传奇的故事。

这批燧发滑膛火枪虽然已经拥有超过50年的历史,但是在射击场上表现依旧良好,而且结实耐用。

这归咎于其优良的质量和滑膛步枪的特性,不存在长期使用后,膛线被磨掉的弊病。

早在1789年,时为法国炮兵二级上尉的蒙福尔曾使用四支1777年式步枪各自射击了10000次,发现它们依然可以正常射击。

十六年后,已经成为上校蒙福尔取出其中的第2、3号步枪再次测试,2号步枪在射击4443次后因为操作失误而炸膛,3号步枪在射击12281次后仍然状态良好。

这个例子说明,共和九年式燧发步枪经历岁月沧桑,其可靠性依然值得信任。

冯国辉安排南下的骡马商队,给驻守在岩望城,婆罗摩镇和田家镇的伙计们,带去了充足的盔甲和燧发步枪装备。

这次拿到了2200杆法制共和九年式燧发火枪,冯国辉索性给全体士兵全都进行了换装,将原本的240多杆杂牌火枪全部淘汰,收上来锁进军火库中。

除了骑兵外,人手一杆燧发火枪。

总计配发了1400余杆燧发火枪,另有500名新征募的新丁,近期已徒步前往烂陀山矿场集训。

在那里

新丁将经历为期三个月的全面军事训练,从队列到军律,从搏杀到使用枪械,都会有一个脱胎换骨的改变。

到了封闭集训结束后,将会统一配发共和九式燧发步枪。

这样一来

南洋公司将会成为一只拥有完整法式装备的武装力量,唯一欠缺的只有炮兵队,因为缺少炮兵教官,暂时还筹建不起来。

冯国辉和他手下的这些伙计们,没有一个精通炮兵作战,也没人玩过这么大威力的武器,暂时只能搁置下来。

进入1859年2月份以后

南下的骡马商队遵循着冯国辉的命令,将尤素夫部族的土著精壮男丁强行摊派了劳役,以三两百人为一队陆续押解至泗水城。

至此,营建码头的工程便正式开始了。

到了二月下旬,汇集到泗水城外码头工地的土著劳役已达到千余人,在一些华人工匠的带领下,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

此时已经是雨季的尾声,清晨刚下过一场雨,太阳出来以后艳阳高照,很快就将石头上的水迹晒干了。

冯国辉来到工地,眼前景象与两个月前已经大不相同,到处都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

原本郁郁葱葱的森林被砍伐了大片树木,砍掉的枝叶堆成高高的小山,一排排的大树整齐堆放成垛。

原本海岸边的低矮小山就像被剃了头的秃子,灌木都被清扫了干净,刨出来的树根晒干后,拖到山岩下点燃熊熊大火。

浓烈的火焰时刻炙烤着山岩,将山岩烧的“噼里啪啦”发出一阵又一阵的碎裂响声,再浇上大桶大桶的冷水后,不停的有大块大块的山岩崩落。

面向海岸的这一片低矮山头,被浓烟熏得一片漆黑,大片剥落的山岩都是从这里取下,形成了离地约有10余米的垂直岩壁。

从山岩上取下来的大块石头,若是过大,还会用铁锤或者铁钎劈开,然后用牛车输送到海堤工地,一块又一块的垒砌起来。

海堤工地下挖了2.5米深,2米2宽,底层用石粉和碎石夯实,放置竹笼,再将大块的岩石推下去,然后用混合灰勾兑成一体,达到混凝土的坚实效果。

铁丝编织的竹笼,在里面就相当于钢筋的作用,凝结后将岩石砌筑的堤坝形成一体。

所谓的混合灰,就是土灰和洋灰用2:1的比例掺合起来使用。

这是经过实验得出的效果,不同比例的土灰和洋灰掺合起来,2:1使用基本上不降低多少凝结强度。

土灰主要是火山灰,燃烧后磨成粉的贝壳粉,石子,石灰加上煮熟后的糯米水制成,砌筑的效果也非常好。

唯一的缺点,就是凝结太慢,在泗水这样光照充足的条件下,也需要十多日才能凝结到最高强度。

加入洋灰之后,三日即可。

冯国辉带着手下人在施工现场视察,这里码头上的大片土地已经平整过,有一小部分垫上了火山灰,石粉和碎石子。

用老牛拖拽着数百斤重的石碾子,反复碾压,形成平整板结的广场。

下一步,就需要用从山上取来的石板铺砌,形成坚实耐用的码头广场。

规划中一千多米长的大堤,底层基础已经修筑了400多米,这部分泥土回填,只露出小腿那么高的石砌大堤。

剩下的还在浇灌基础,大概再有两个多月时间,这些基础将会全面成型。

站在岸边

可以看到两排大木头向海中延伸,宽约6米多,长约70多米,全都是50公分直径的笔直木料,一头削尖埋入海滩里。

距离海防大堤70多米,是落大潮时最远的海水线。

每一根木料都深入沙滩4米多,相互间用卯榫结构紧密连接在一起,顶面用一尺厚的木板铺砌,形成一条长长的木制栈桥。

在栈桥的最前端

有十数根正在施工的木枓,这些一头削尖的木料插在海水中,木料上还系着几根绳索固定,避免其倾倒下来。

在木料的顶端有一个简陋的工作台,只能容纳6名土著苦力站在上面,他们需要合力抬起一个300多磅重的锤头,一下又一下的将木头砸向海中。

锤头是一个石碾子,中间有洞,洞里面穿过一根粗铁棒,作用是防止石碾子滑落伤人。

这根粗铁棒下端是一个锅盖那么宽的平面套筒形状,正好套在木头的顶端。锤头向下砸落的时候,也是砸在这个铁器上。

施工起来发出“咣咣”的响亮声音,在海面上不绝于耳。

根据此前划着小舢板探测的水深,栈桥至少要向前再修85~100米,才能够达到浅潮10米的水深。

这样的水深,可以容纳六至七千吨货轮顺畅的进入卸货,而不用担心海潮退下搁浅。

冯国辉对码头的建设进度相当满意,但洋灰的使用量惊人,西班牙商人带来的210吨洋灰已经用去了大半。

好在冯国辉后续又订购了500吨洋灰,最迟1~2周时间,就会用胡氏家族的货船运达,不会耽误工程进度。

负责码头营建的是一位华人老工匠,名叫郑大安,此前没有修建过码头,但修建过多座城池和大户宅邸,经验极其丰富。

“老安头,若今后我在山头上修建炮台,那么这岸上的仓库修在哪里为宜?”冯国辉一边走着一边问道。

郑大安是经历过数年长毛之乱的老手艺人,不是战火波及,颠沛流离实在活不下去了,也不会拖家带口下南洋求一条活路。

冯国辉这么一说,郑大安就知道他的意思了。

想了一下,郑大安回答道;

“东家,老朽猜测您可能是担心到战火波及,所以想寻一个稳定的所在。

恕老朽冒昧直言

若有这样的担心,那么仓库还是修在泗水城内为好。

城内据此颇远,什么样的鬼佬大炮也打不到,岂不是两全其美。”

冯国辉点头说道;

“老安头你说的对,在一些价值不那么高的货物,可以储存在码头边,毕竟这里更方便装卸,又是自家的地。

现成的苦力能把房子盖起来,反正又花费不了什么,又何必舍近求远呢?”

郑大安听了以后,毫不迟疑的手向前一指,说道;

“若是这样,我觉得修在几个小山包后面为宜,地方也足够大了。

将那片山坳清除一番,腾出来的地方足够修建四五排库房,再多的货物也够存放,距离码头也近。

面向海岸处,有这几个五六十米高的小山包阻挡,即便洋人的大帆船开到海湾里,炮火也极难殃及得到。

侧面建一排牢固的石砌围墙,后方运来三米宽的黄土夯实,就可以形成要塞型的防御设施,正好与前方的小山包形成一体。

这样一来

除非敌人攻克小山包,否则守军就可以凭借着小山包,居高临下用火枪射击,敌人来多少都是挨打的份儿。”

“哈哈哈,果然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老安头的这个话正说到我的心里去了。”冯国辉听了心中大乐,用手拍了拍老安头坚实的臂膀,吩咐道;

“此议不错,赏老安头银币50,下一步就按照你的建议将那片山坳处,杂草灌木全部清除,准备修建库房去,人手是否还能够调配得过来?”

“谢东家赏,现在人手足够用了,只不过工期会延长一些。要用的砖头也要多上很多,所以现在的一个砖窑恐怕不够用。”郑大安抱拳回答道,脸上的喜色一闪而逝。

冯国辉大气的一挥手,道;“砖窑不够,那就再建两个,一应开支报备即可。还有锯木厂调试好了吗?”

“已经调试好了东家,您过来看。”冯大安连忙在前面引导。

锯木厂是建在海岸边的中心建筑,由高高的大木头搭建而成,除了头顶用泥巴和稻草混合而成,其他地方四面漏风。

主防的是一个不漏雨,但到处窜风。

从西班牙人那里定购的四台蒸汽机中,有两台蒸汽机便安置在这里,动力输出大小齿轮变速,小齿轮通过皮带连结,带动圆锯高速转动工作。

蒸汽机在木工房里正“吭哧,吭哧”的运转着,大大的木工台上,大树通过圆锯轻易的破成木板,木条,然后装车运走。

两个木工台都在繁忙的运作,锯木头的刺耳声音混响成一片,木工台边的工人都是满头满身的木屑,忙得不可开交。

自从有了蒸汽机以后,木材厂的效率飞速提高,能够大批量提供建房所需的各种规格木板,木方,木材,成了南洋商会盈利的另外一个手段。

凭借着这些木材,南洋商会在柯利街一片空地上建起了木材销售店铺,专门销售各种规格的木材。

一时间,生意十分兴隆。

在泗水这个地方,修建房屋的主要材料就是木材,需求量十分巨大。

而这其中,最费人工的就是将大树锯成木板和木方,俗称“下料”。

下料以往都通过人工拉大锯,两个壮劳力苦干上一天,若大树有6~7米长,撑死了也只能锯五六块木板下来。

这锯木头是标准的力气活加技术活,必须要按照墨弹线去锯,否则木板锯歪了,锯厚了,薄了都麻烦,还要用木匠刨子去修直。

在泗水西城那么多的棚户区房屋,很多木板之间都有手指大的缝隙,宽的能够伸进一个拳头,就是木板胡乱凑起来的结果。

因为木板锯下来,两边还要修直,一般都是木匠拿着手锯,沿着墨线锯出来。

一块木板两边都要锯,然后用木工刨子修直,实在太费工了。

南洋商会开设的这个木材铺子,卖的直接是锯好的木板,木方,木条,虽然价格高一些,但不出意外的,依然受到了广泛欢迎。

买来这些木板,自家人再请几个亲戚朋友一起帮忙,只需要十几天就可以建成一座漂亮工整的木屋,省了多少事?

买木材贵出的那些价钱,通过人工又省了回来,考量之下还是相当划算。

新木屋看起来既漂亮又体面,私密性能够得到足够的保护,谁能不喜欢呢?

冯国辉看到木材商铺这么受欢迎,索性在城南又开了一家锯木厂,另外两台蒸汽机就投入到那家锯木厂去了。

因为城南再过去,靠近大片的森林,取材和原料运送都方便。

(本章完)

(sdingdiannn/ddk49962500/36705799.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