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风起南洋 > 第115章 部署海外商业分支机构

风起南洋 第115章 部署海外商业分支机构

作者:葡萄无牙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3-25 13:57:18 来源:顶点小说网

听了冯国辉的话,陈伯伦立马眼前一亮,敏锐的感觉到了其中重大的立功机会,上前一步回答道;

“老爷,我明白了。一定派人死死盯着英国人的动向,想要筹措那么大一笔货,不可能一点风声都不透露。”

陈伯伦是原岩望城加入南洋商会的商人世家之一,是其中较为年轻,表现较为出色的积极分子,因而受到了重用。

筹备新加坡分支机构时,陈伯伦自然就进入了冯国辉的视线。

此人的经商经验丰富,头脑灵活,若是在主持新加坡业务方面令人满意,今后可以成为民政管理方面潜在的助手之一。

冯国辉收回了看向总督府的视线,回应了一句说道;“明白就好,走吧。”

说完便向大步向前行去,身旁几人便紧紧跟随。

新加坡这个港口城市虽然不大,离开了两条主要街区,便是大片大片的窝棚疗屋。但商业气氛浓厚,有一种蓬勃向上的活力。

沿街随处可见大幅的华文招牌,货郎挑着担子穿街而过,沿街叫卖声不绝于耳。

洋布商行的伙计将半匹花格布搭在肩膀上,站在商行的门口卖力吆喝,熟悉的乡音俚语阵阵传来;

“父老乡亲们……最新到货的英吉利洋布来看一看啦,针脚紧实,价格实惠,一尺只卖26个大子儿,布行老板吐血贱卖啦……”

要说新加坡的大街小巷什么商店多?

那当然是布行多,米行多。

前者是英国最大宗的轻工业产品,几乎每周都有1~2艘满载着布匹的英国货船抵达新加坡。然后以此为中转,销往西贡,巴达维亚,泗水,马尼拉,广州府,厦门,沪海,长崎等重要商港。

在新加坡的大大小小仓库里,堆积如山的布匹是最大宗的货物。

第二个多的就是米行与粮油行,新加坡这个马六甲重要的港口城市本身不产粮食,所需的粮油等农副产品全都是从槟城,马来亚等周边输入。

每天都有七八艘~十来艘不等的货船,运载粮油、面粉等农副产品抵港。

从泗水地区而来的整船粮食,到了港口立马被瓜分一空,第2天就会上了当地人的餐桌,需求量相当之大。

仅此一项,每年贸易就高达数十万吨之多。

因为新加坡不仅是本地城市人口需求,而且作为粮食贸易集散地,辐射周边很大一片地区。

从新加坡至广州府的粮食贸易运输线,就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来自暹罗王国的优质大米,几乎是大陆沿海至南洋地区贸易航线上货船返程时必备的压仓货物,再搭配一些其他南洋地区特产,能够做到来回都满载而归。

冯国辉等人沿街转了好久,最后来到一条商业繁忙的大街上,这里有座临街的两层楼房,四间的门脸已经不小了。

伙计们正在整理店堂,硕大的牌匾上缠着红布刚刚挂好,上书“源运通商行”5个大字,看起来相当气派。

新加坡“源运通商行”就是南洋商行的分支机构,之所以没有叫南洋商行的名字,也是为了避嫌,能够省去许多的麻烦。

毕竟南洋商行如今的赫赫威名,在如今的南洋各地区,可谓是如雷贯耳。

举凡经营日用百货与运输生意的商人,鲜少不知道这家背景深厚的商行。

凡事有利有弊。

南洋商行与南洋军联系得过于紧密,就像一个物体的两面,这在西方白人殖民者掌控的南洋地区可并不是什么好事。

见到东家等人到来,店里的伙计殷勤的迎了上去。

来到店堂上坐下,喝了两口伙计端来的茶水,冯国辉目光环视了一下王富贵,吕正超,陈伯伦,费城等人,用聊天的语气随意的问道;

“来了有两三天了,大家怎么看新加坡的营商环境,是否有利于下一步开展贸易?”

“老爷,我们了解一番后,都觉得英国人的这块地盘真是做生意的宝地,比爪哇岛强多了。”

“王老板说的没错,所谓百闻不如一见。新加坡这里地理位置的重要尚在其次,关键英吉利洋人规矩大,而且治理严格,没有什么人敢乱来。也包括鬼佬自己,这就难能可贵了。”

“无规矩不成方圆,英吉利洋人在很多方面的做法很值得借鉴啊!”

“我们华商不怕竞争,就怕鬼佬利用特权强买强卖,欺行霸市。在这里就很少看到,大家都很守规矩,这就很难得。”

听见几人众口一词的夸赞,冯国辉颇有感慨的说道;

“既然看到这些益处,那我们在经商的同时,也可以用心的收集一下英吉利人的法规法条,通商政策之类的作法。

他山之玉,可以攻石嘛!

尤其是伯伦老弟,今后你要在这里主持商行运作,那么这些英吉利人的做法,规矩,实行的政策,颁布的法令实际应用效果如何?

有没有什么弊端?

是否还有可以改善的地方?

今后要详尽的形成文书,在我们南洋军的地盘中推行开来,用以规范城市商业行为,繁荣市场。

源运通商行不但要保证日常运营,也要像海绵一样吸收有益的养分,这是我们对外的一个窗口,收集商业和军事信息的重要渠道。

包括今后的西贡也一样,承担类似的职责。

在座的诸位,都是精于商事的大才,在吸收市政管理方面的经验后,乃是我南洋商会能够倚重的得力臂助。

所以尽可能多听,多看,多观察,多收集,每有所得,可以通过函件传回爪哇岛,用以借鉴其长处。

此外还有一项任务

那就是建立通译社,寻访优秀通译人才,将西洋的法规和书籍大量翻译出版,可以作长期任务进行。

这个通译社不以盈利为目的,由商行盈利补贴运作。

我看本地华人很多精通英语,法语,可以大力的招募,专职书籍翻译工作,包括西方教育类书籍。”

冯国辉郑重的吩咐,陈伯伦当然不敢怠慢,他神情恭敬的离座抱拳答道;“老爷吩咐,伯伦敢不从命?必当兢兢业业做事,落实一应嘱托。”

“那就好,费兄,你到西贡后也循此办理,我就不再重复了。”冯国辉又点了一下。

坐在下方的费城连忙站起身来,抱拳应道;“老爷吩咐,费城字字句句牢记心中,不敢有片刻的懈怠,恭请老爷放心。”

考虑到此行将会在新加坡,西贡和香港分别设立分支机构,同行带了不少人来,精心挑选了百余名识文断字的年轻后生。

其中有不少人,粗略的能听懂一些洋文,但深入掌握的不多。

费城就是一位能够精通法语的人才,他是一位法国神父的私生子,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是极难得的人才。

按照计划,将会安排在西贡担任分支机构掌柜,那也是南洋商会对外的窗口之一。

“嗯,都坐下吧,这个是正宗来自大陆武夷山的好茶叶,大家都尝尝。”冯国辉神情淡然的一挥手,心情相当不错。

几人坐在正堂上正说着话,外面传来一阵叽叽喳喳的吵闹声。

冯国辉眉头一皱,站在身边的范大力便领会了,当即率领身边的几个壮汉便迎了出去,看看究竟何事?

没一会儿

范大利便脚步匆匆的而来,俯声压低声音回禀道;

“是当地华清帮的一些斧头仔上门找事儿,说我家的商行没有拜码头,不准开门营业什么的废话。

我给带头的亮了字号,他们屁也没敢放一个,灰溜溜的走了。

估摸着,等一会儿就会有本地华埠头面人物过来拜访。

老爷,您看……”

“这些小喽啰我就不见了,要是来,你出面拦一下,尽量不要起纷争打发走。”

“遵命,老爷。”

冯国辉吩咐过后,便站起身来往后堂行去,压根没有与这些本地人物打交道的心思。

范大力对来者华清帮亮了“南洋公司”的字号,这是典型的瞒上不瞒下,让对方知道源运通商行可不是软柿子。

掂量一下,能否惹得起?

源运通商行在新加坡要大量经营贸易业务,收购所需的日用工业品贩卖,最终的去向都是泗水地区。

这种事根本无法隐瞒,有心人只要了解一下,就知道其背后是何方势力?

警告一下,令对方适可而止即可。

冯国辉的行程保密,不愿意多生枝节。

此次的新加坡,西贡之行,行程安排非常紧凑,明天便要搭船前往西贡,不会在这里停留多久。

泗水家里的事情一大堆,他也是忙里偷闲找这么点时间,将南洋商会的海外触手布置开来。

今后在大陆沿海的广州府,厦门,马尾,威海,沪海等地,以及马尼拉,长崎,曼谷也将要陆续设置商会分支机构,完善整个南洋地区商业航线。

到那时,他不一定有空亲自部署。

新加坡本地华埠没有什么一手遮天的华商家族,大部分以商会的形式存在,比较有势力的就是潮汕商会和福建商会,这也是南洋地区较为常见的商会势力。

新加坡本地较为开放的商业环境,很难诞生爪哇岛那种类似于城市老板地位的华裔家族,更多是以商会的形式存在。

在这方面

英国人的法律体制明显比荷兰王国更完善,更有效率,也更公平和公开。

当然了,这只是相对而言。

新加坡的英国商人势力极大,是真正左右市场的庞然大物,华裔商人以中小商户为主,在这个繁荣的市场上抱团取暖。

所以接触这些华人商会意义不大,自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

(本章完)

(sdingdiannn/ddk49962500/36705744.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