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游戏 > 快穿之坚持做个老不死 > 第67章 太皇太后就是不死(67)

建元二十一年,冬。

长信宫内殿失火,同时还有游侠刺客潜入,没错,儒家的拼死一击是想要弄死白圣,他们认为太皇太后要是再不死,同时对应教育举措持续个十年,不对,即便只再持续五年,他们儒家必将万劫不复,未来想要翻身也十分困难。

为了自家学派的传承,他们只能赌一把,而且必须成功,绝对不能失败。

只要成功了,即便为此付出一些人命,那也值得,当今陛下肯定不会忘记他们的功劳,短期内可能会对他们做出些惩罚,但是就长期来看,未来必然会重用他们,那样他们的牺牲就有意义。

为了顺利执行计划,他们买通了不少人手,还派遣了好几个死士,并以荆轲刺秦为戒,力求要不惜手段杀白圣。

至于结果,当然是失败了。

开玩笑,作为自己的老巢,白圣怎么可能不关心,这边是守卫力量最严密的地方,不仅守卫力量严密,还有各种黑科技,最先进的技术可能最先诞生于一些工坊和研究场所,但最先应用的地方肯定是白圣的长信宫,当然了,这里指的是能在长信宫当中应用到的技术。

所以实际来讲,有人背叛和有人妄图放火,包括有游侠刺客偷偷潜进长信宫,白圣在他们动手前就已经发现了。

但她并没有及时阻止,而是放任他们动手,甚至于把长信宫烧了一部分。

这才将他们全部拿下。

这么大,这么好对付儒家的一个把柄借口,白圣怎么舍得放弃,妄图放火刺杀她和已经放火,并且刺杀她,只是刺杀失败被捕,完全是两个概念好吧。

把柄这玩意儿当然越大越好。

罪也也越大越好。

随着相关犯人落马,白圣是理所当然勃然大怒,并立刻要求严查所有一切相关人等和相关势力,找出幕后凶手。

建元帝那边也很震惊。

同样要求严查。

毕竟对方敢刺杀太皇太后,也一样敢刺杀他,这种事是绝对不能放纵的。

随着酷吏张汤等人的参与配合,案情很快便水落石出,背后有牵扯的人也基本都露出水面,很多儒家一脉的官员勋贵被捕,并攀咬出了越来越多的人。

有的可能确实知情,有的就纯粹被冤枉,事先其实一直被蒙在鼓里,眼看局面愈演愈烈,再这样下去,说不定都能攀咬到自己身上,建元帝当即就决定不能再查下去,但白圣并不愿意罢休。

最后他们两人在长信宫中,关上门协商了一会儿,互有退让,了结此案。

白圣就此作罢,不再深究。

建元帝则是公开承认稷下学宫等同于太学的地位,并授其内部教师官职。

怎么说呢?

实际来讲,先前稷下学宫只是白圣借这个名字办的一个私学,朝廷和建元帝那边并没有承认其地位,大乾的官方学院依旧是太学,也只有从太学出来的那些学子,才能够更加容易授予官职。

其他人只能走乡举里选的路。

也就是策问选贤和举孝廉的路。

本朝开国之初,传承的依旧是前朝的世卿世禄制度,也就是你得先有身份地位,然后才能当官,比如说开国的时候因为军功有爵位,又比如说祖上是贵族,本身是皇族等等,或者与皇族有姻亲关系,平民是基本没有晋升渠道的。

也能说不太可能靠有文化当官。

不过后来的皇帝,包括吕后都有察觉到这个制度的不妥,所以有时候会进行一些选才活动,由地方或者三公九卿向朝廷推荐人才,建言献策,甚至于有面见皇帝的机会,如果能说动皇帝,那么便能当官,没错,就是这么的简单。

这也是举孝廉的前身。

而董仲舒参加的就是这一类活动。

此时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机制,并不会年年都办,一般皇帝登基或者有什么大事要处理的时候,才可能举办一次。

同时也不是谁都有可能被举荐。

怎么都得有点关系才能被举荐。

而太学,是建元帝采取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开设的,里面教授的都是儒学内容,学成就有机会成为官吏候补,哪边有缺便能直接过去。

虽然现在太学影响还不是特别大。

很大一部分官员的职位,依旧被世卿世禄制度的既得利益者们所垄断着。

但这里确实是儒家崛起的起点。

儒家就是靠着太学为起点,慢慢侵蚀整个官吏体系,随着他们的人数越来越多,百年后举孝廉也基本被他们掌握在手中,只是后来率先崛起的家族并不愿意见到其他平民靠着儒学抢占他们的利益,最后还是拿起当初被他们打压的世卿世禄制,搞了个畸形九品中正制。

并且造就了一堆门阀世家。

任何大变,总会有一批最先尝到好处的,自己发展壮大起来之后,为了世世代代荣华富贵,拼命打压后来者,不给他们翻身机会,使得阶级重新固化。

然后等待着下一轮变革。

贵族、门阀世家、士绅皆是如此。

白圣正是因为很清楚太学的重要地位,所以才会希望她创办的大乾版稷下学宫,能拥有与太学同等地位和权力!

要是这样发展下去,百家还敌不过儒家的话,那她也是真没办法了,毕竟她已经做到了,目前能够做到的极限。

总不能直接搞灭儒活动吧,那也有些太不要脸了,而且儒家只是后期发展的越来越畸形,很多内容本质上是没什么问题的,就此消失确实会有些可惜。

也是直到这个时候。

白圣在教育上面的布局,包括帮助百家们崛起,才算是彻底的大功告成。

剩下的就得靠时间酝酿了。

而儒家则是彻底沉寂下去,并准备先靠太学保住自家元气,剩下的,等太皇太后薨逝之后再说吧,反正他们内部商讨的决定是只要太皇太后还在一天。

他们就不敢再折腾了。

在此期间,只求保留元气,保住传承,没办法,该认命时还是得认命,毕竟他们又不是太皇太后亲孙子,再怎么折腾,太皇太后都始终留有一份情面。

(本章完)

(sdingdiannn/ddk53556902/36705792.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