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游戏 > 快穿之坚持做个老不死 > 第44章 太皇太后就是不死(44)

“那不还能余五十石粮食呢吗?”

“皇祖母为何会觉得朕办不到?”

这下子建元帝顿时精神了许多,本来他还以为最终计算结果会是入不敷出呢,可还剩五十石粮食,明显足以再支撑半年,怎么就好像要民不聊生似的。

“陛下,这是最佳结果,是最好情况,现实中不可能一切都这么完美。”

“田地只有在风调雨顺的年节,才能达到亩产三石,一旦雨水多了点,或者雨水少了点,亩产减半是很正常的。

还有也不是所有五口之家。

都能有百亩田地。

就拿离长安不远处的李庄举例,他们那土地最多的一户人家有一百三十七亩,一家九口,土地最少的一户则只有八亩,孤儿寡母,平均下来人均土地不到十二亩,而这已经算不错的庄子了。

他们的日常收成,可想而知!”

大司农一时间颇为悲哀,他也真心觉得,太皇太后说的没错,当今陛下确实不知民间疾苦,或者说没人跟他说。

他自己也见不到。

“哈哈哈,可笑可笑,你到底是什么时候投靠太皇太后的,竟然编出这么拙劣的谎言阻止朕,如果一切真的如你所说,那天下绝大多数的百姓岂不都是入不敷出,早就该饿殍遍野了,即便朕不多收算赋,他们也根本活不下去。”

在建元帝看来,如果五口之家有一百亩地,每年只有五十石余粮的话,那平均下来每人只有十二亩地的地方,百姓早就入不敷出,饿死大片了,怎么可能还算是不错的庄子,这分明是胡说。

甚至都没提前打草稿。

还留下了这么大的漏洞。

所以他是理所当然觉得,这一切都是太皇太后的诡计,甚至于这个大司农也早就已经不再效忠于他,而是暗地里投靠了太皇太后,故而才会如此胡说。

此时大司农却只能苦笑摇头:

“不是臣投靠了太皇太后,是陛下您不知民情,臣先前说一家五口消耗百石粮食,指的是在吃粟米的情况下,但实际上,大部分百姓是舍不得每顿都吃粟米的,他们会掺杂很多野菜野果,以及其他所有一切能进嘴和消化的东西。

甚至连麦饭都不可能经常食用。

而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如果放开了吃,确实会入不敷出,所以只能通过这种方法多攒下些粟米,好多换些钱,因此并不是臣胡说,只是百姓通过省吃俭用,过远不如我刚刚所说的那种日子,这才能勉为其难的生存下去。

可即便如此,一旦遇到天灾。

依旧会不得已卖儿卖女,卖田!

您每个成年人多收九十文,便相当于他们每人要再多省下三石粮食,这还是收购粮食的粮商,有良心的情况下。

如果收购粮食的粮商没良心。

多省出六七石都很正常。

普通百姓除了卖粮食之外,几乎没有获得钱币的渠道,同时他们也很难将粮食运到收购价格更高的地方,甚至于臣还可以更不怕得罪人的说,很多区域的粮食收购已经被豪商或者列侯垄断。

那一片区域只有他们的人能收。

不卖给他们就卖不出去。

粮食收购价也是他们来定。

所以对于很多百姓而言,您多收一文钱,他们实际需要付出的并不只价值一文钱的粮食,而是要付出两倍以上。

如果您不相信的话,可以自己派信得过的人,真正信得过,不会替列侯说话的人,前往更远的地方了解情况。”

说完,大司农便又拜了一下。

反正人已经得罪了,还不如索性说的更清楚点,说不定还能以直谏留名。

而建元帝此时只有沉默,他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说不相信吗,但听起来还挺合理的,他相信有些列侯和豪商干的出来这种事,但要说相信,岂不就代表他错了,所以他此时只能沉默着。

“陛下,如今机会难得,若是就此放弃攻打匈奴,岂不可惜,不若再苦苦百姓,想来只要没有天灾,百姓肯定是能理解陛下,也是能够撑过去的,当年高祖皇帝在位时,不也没出什么事吗?

大不了等剿灭匈奴之后。

陛下再广施仁德,削减算赋。”

作为建元帝亲信的少府府令,当即便急皇帝所急的,赶忙开口劝说道,既给了建元帝梯子,也给了加税的理由。

苦一苦百姓又不是什么大事。

高祖年间的百姓受得了。

现在的百姓就受不了了?

建元帝肯定更加倾向于对自己有利的方向,所以他当即便满意的看向少府府令,并点了点头:“还是你懂事!”

“大司农,你先退下吧,你们几个回去想想,想好该如何劝说太皇太后。

明天随朕再去拜见太皇太后。”

对于建元帝而言,舅舅之类的亲戚都能随便牺牲,又更何况只是与他毫不相干的普通百姓,况且文景两帝大几十年的与民生息,想来多数百姓应该都攒下了些底蕴,怎么都不至于太过脆弱。

而且百姓太有钱了也不好,就得学商鞅的那一套,愚民疲民,让他们每日为日常生计而奔波,根本没有精力去想其他事或者做其他事,自然就安分了。

除此外,大司农也已经基本在他心里打了叉,明天就得找借口将他罢免。

有个平日里会说教的太皇太后就已经够闹心了,大臣竟然也敢说教,说要对百姓好,谁还不会说,可这天下是光靠对百姓好就能稳定的吗,没有钱拿什么抵抗匈奴,这种臣子,要之何用啊?

大司农虽然明白自己的结局,但他更知道这时候说再多也没用,所以没有多说废话,只是跟其他大臣一起退下。

区别在于,其他大臣回去开始思考如何劝说太皇太后同意加税的事,大司农则是回去开始准备工作交接事宜,虽然不知道建元帝会派谁接替他的位置。

但提前做好准备。

总比到时候手忙脚乱的强。

与此同时,长信宫那边的白圣也在思索自己该如何阻止,是直接比较强硬的动用武力阻止,还是更加委婉一些。

实在不行自己每年出三十万万钱。

权当是替百姓交了这算赋。

又或者直接点明,这个算赋的不合理,提前几千年把摊丁入亩给弄出来?

(本章完)

(sdingdiannn/ddk53556902/36705815.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