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游戏 > 快穿之坚持做个老不死 > 第35章 太皇太后就是不死(35)

此事之后,白圣便不再像原先那样低调,很多早已成熟的技术,乃至于工业产物,也逐渐从隐藏走向了公开,当然了,并不是公开技术,是公开售卖。

而很多东西的公开不限量售卖。

无疑是足以震撼整个大乾的。

譬如笔墨纸砚和印刷书籍。

相比较于短期内实际见不到太大成效,也难以全面推广,让普通农民接受的曲辕犁和高产良种等物品,笔墨纸砚和规模庞大的印刷书籍,却无疑代表着知识文化的传播和获取,代表着文治盛世和各大学派的繁荣未来,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大乾帝国高层文人关注的东西。

所以最先引起轰动的,自然就是那些不限量售卖的笔墨纸砚和印刷书籍。

特别是印刷书籍。

一经出售,便引起了抢购热潮。

原因很简单,笔墨纸砚并非不可替代,而且如今这时代,也没什么书法纸张方面的讲究,在木板竹简上面写字才是主流,没有笔墨纸砚,用手蘸水在石板上写字也是一样的,在还没有获取到知识的情况下,去讲究这些毫无意义。

但那些印刷书籍就不一样了,那代表的就是文化本身,代表的就是知识。

而知识是相当宝贵且难以获取的。

别看几千年后,好像到处都是免费知识,但那只是因为科技文化发展的极其繁荣,有太多的落后知识被淘汰,真正的尖端知识依旧要花钱购买,甚至于你想花钱买也买不到,人家根本不卖。

在如今这个全国上下,九成九以上都是文盲的时代,任何一点知识都是珍贵的,即便是某个不识字的人,无意中摸索出来的某种规律,在他们看来也是相当珍贵,需要保密,只能传给子孙。

有些孤本,或者罕见的古籍。

人可能只自己家收藏,从不外传。

学富五车这个形容词怎么来的?就是因为在这个时代看过五车竹简的人已经能算是文化人中的文化人了,而五车竹简的字加起来可能也就二十来万字。

一本纸质书稍厚点就能写完。

都不用分装成上下册。

所以知识在现在这个时代,绝对是比较珍贵且难以获取的东西,如今廉价且丰富的印刷书籍一出,谁能不心动。

别说一直没什么机会接触到知识的人了,就连家里竹简本就不少的人,也在大量购买,毕竟这玩意儿绝对是能传家的东西,没有必要为此而吝啬什么。

最关键的是,他们也不知道这些书籍的具体成本,以及卖完这一批后还会不会有下一批,所以一直在将这些白圣能够不限量供应的书籍当成限量供应的稀罕物在买,所以买起来能不疯狂吗?

如此大半个月后,这些书籍依旧能够稳定出货,很多人才稍微冷静了些。

与此同时,儒家那边则是早已察觉这些印刷书籍的不对劲,并且充分认知到其严重性,几大派系间难得不像先前那样剑拔弩张,互相攻击,而是首次团结起来,各派系主导人聚首开会协商。

讨论如何应对太皇太后的恶意。

儒家内部派系极多,战国就分了八个支系,有子张之儒,子思之儒,颜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孙氏之儒,乐正氏之儒,后来有的衰败,有的鼎盛,有的则继续分裂。

开国初年,因为儒学在前朝曾经被打压过,甚至于少有典籍流传,一些年老儒者根据记忆撰写出来的典籍,与后来从部分古迹当中挖掘出来的典籍,存在不少矛盾之处,最终还又生出了今文和古文的对立,彼此间一直争论不休。

如今光专注于春秋这一书的就有五大派系,分别为左传,公羊,谷梁,邹氏和夹氏,彼此都认为自己才是正统。

说到底,他们争的。

其实就是对经典的解释权。

以及通过获得解释权,间接得到的各种好处,譬如被列为官学正统,从而获得晋升当官的资格,又譬如能收到更多学生,继续增加自己这一派系实力。

要是没好处,大家早避之不及了。

谁没事去争啊。

不过这一次,他们却从白圣大肆售卖的那些印刷书籍当中,察觉出了他们整个儒家的危机,所以自然得赶紧摒弃前嫌,联络人员,集会协商如何应对。

……

会议一开始,公羊一派的公孙弘便将自己最近买来的书籍搬出来,说道:

“这些都是我从窦氏书店里面买回来的书籍,几乎囊括了他们售卖的所有种类,但是你们看看名字应该也清楚。

这些书籍没有一本是我们儒家的。

连已经衰败的墨家农家,乃至于名家,杂家之类的书都有,却独独没有我们儒家的书,最多只能在这些书里见到那么一两句儒家圣贤的摘抄引用,看来太皇太后她老人家对我们确实是相当不满,恨到骨子里的不满,甚至于不惜一切代价,抬举其余百家学说,也要十分明确地表现出对我们的不喜和打压。”

“都怪当初有人操之过急,早早便想帮助陛下真正亲政,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但连累陛下新政被废,还让太皇太后对我们彻底厌恶,到敌视程度。

以前太皇太后虽然也不喜我们,可至少并没怎么针对,最多有些不待见。

现在这操作。

却有点想与我们不死不休了!”

即便到了如今,也依旧有人对几年前的事耿耿于怀,觉得都是某些人太过着急,才会让他们在本身损失惨重的情况下,还得罪了一个十分难缠的对手。

也就是看着命挺长的太皇太后。

“够了,现在争论这些,争论谁对谁错又有什么用,事已成定局,我只知道照这样发展下去,我儒家现在的优势将会荡然无存,如果以后全天下八成以上的文人学的都是黄老之说,即便我们有太学和五经博士又如何,恐怕依旧会被那些学黄老的以绝对人数优势打压。

如今我们,要么得到太皇太后的谅解,要么就设法也像太皇太后这样大规模制造我儒家的典籍,低价往外卖。”

主攻诗经的鲁诗一脉申公,当即便十分焦急地点明了他们最核心的问题。

(本章完)

(sdingdiannn/ddk53556902/36705824.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