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游戏 > 快穿之坚持做个老不死 > 第251章 被殉葬的湘贵妃(9)【二合一】

与此同时,京城汤山别庄内。

汉王一脉官员也在这汇聚一堂,虽然京城里有汉王府,但汉王毕竟已经前往封地就藩,他们去汉王府聚会协商实在太过显眼。而汤山别庄既是汉王的产业,还没什么人知道,正好适合聚会。

“怎么办?

即便汉王快马加鞭,昼夜不停的赶来,至少也还需要一天一夜,才能到京城,可刚刚先太子被废,封滕王为太子的旨意已经下达,明天滕王就继位了。

汉王他不可能及时赶回来!”

“我们能做些什么?”

“早知道当初就应该劝汉王在京城多留几个月,可汉王却非说要回去多多积蓄力量,好再来一次靖难起兵夺位。

如若汉王听劝,只要多待半年。

便能等到这大好时机了。”

“也不能全怪汉王,当初我们谁又能想到太子登基后不到一年就驾崩。”

“唉,说这些如果有什么用,如果当初靖安帝多活一年还更好呢,那现在的明宣帝根本就活不过靖安帝,也当不了皇帝。再加上靖安帝的皇位是从他侄子手里抢过来的,核心原因就是在于当初开国武帝未将皇位传给儿子,而是直接传给了皇长孙,基于这些方面考虑。

靖安帝真不一定会传位给皇长孙。

汉王直接继位都有很大可能!”

“拉倒吧,汉王自从靖安十四年之后就不怎么受宠了,反倒是如今的废太子十分受宠,即便靖安帝多活个一年半载,直接把明宣太子熬死,大概率也不是传位汉王,甚至说不准会担心皇长孙重蹈覆辙,压不住汉王,最终出乱子。

临死前直接赐死汉王都有可能。”

要不汉王一脉总是不成事呢,这才没聊两句话题就歪了,歪到了假设上。

话题一直歪了许久,直到郭长齐开口:“够了,你们说点正事,现在最要紧的是阻止明天登基大典正常操办。”

郭长齐何许人也呢?

原身大伯家的次子,按嫡长子继承的规矩来算的话,郭家定远侯的爵位应该由他父亲继承,同时因为他父亲和大哥已经去世,他便是第一顺位继承人。

但因为原身得势,成了贵妃,自然更愿意扶持与自己更为亲近的亲弟弟。

对此最不甘心的就是他了。

而实际来讲,他们这一脉其实也有为爵位继承努过力,比如二十几年前选秀的时候,他们家就有让自家女儿参加并且成功中选。只不过他们家女儿,也就是郭长齐的妹妹嫁给了汉王,成为了汉王庶妃,即便如今汉王的正妃已经去世,她也没能得以抬正,依旧是庶妃。

一个王爷的庶妃,肯定是没有一个皇帝的贵妃来得厉害,因此最终定远侯的爵位花落谁家,自然也是不言而喻。

本来他妹妹嫁给了汉王,其实就已经意味着他们站在了汉王那一边,现在加上夺爵之恨,自然更愿意支持汉王。

除了从龙之功,他实在想不到还有什么机会夺回属于他们这一脉的爵位。

所以他算支持汉王的积极分子。

“怎么阻止?我们宫里面也没有人脉啊,总不能直接起兵作乱吧,汉王不在,我们起兵,可是名不正言不顺。”

“要不要放火,偷偷派人放把火的效果应该会很不错,登基的时候肯定是需要祭天的,如果我们把天坛给烧了的话,即便想不往后推也不太可能吧。”

“疯了吧,你怎么不烧太庙!”

“不敢,如果明宣帝阴魂尚在,那是不是有可能靖安帝,甚至于开国武帝的阴魂也在,兴许就在太庙里呆着。”

“天坛还是祭祀五方天帝的呢!”

“唉,可惜我们没什么死士,不然如果能直接把滕王杀了的话更省事。”

“你觉得湘贵妃能不护着?”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贪生怕死且畏前惧后的,哪年哪月才能成事!”

“我们现在这么讨论,是不是有点僭越啊,即便要起事之类,那也应该听汉王的吧,不若还是暂且按兵不动吧。

等汉王赶到后,再听令行事!”

“等汉王过来,黄花菜都凉了。”

“靖安帝驾崩之时,汉王就是因为晚了一天,让太子先一步登基称帝,并且掌握了禁军,连想来次玄武门之变都办不到,只能妥协,接受明宣帝恩赏。

如今好不容易遇此良机,如果再错过的话,以后恐怕就再也没机会了。”

“我觉得我们现在最要紧的,不是替汉王做决定,而是替汉王多多联络人手兵马。汉王此次过来,必然是快马加鞭而来,最多带点亲随,不可能将封地内的士兵全部都带来,所以人手有限。

我们手里的人手也有限,负责禁军锦衣卫,包括内廷的人当中,没一个是我们的。现在想名正言顺,光明正大继承皇位肯定是不太可能了,只有仿照太宗皇帝的玄武门之变,才有一线生机。

所以我们需要足够的人手支持。

特别是精兵强将。”

“绾曲伯说的有理。”

一番没什么营养,也没什么计谋和脑洞的讨论之后,他们基本定下了接下来的规划,那就是尽全力联络人,特别是联络手里掌握一定兵权的官员勋贵。

各种画大饼,许诺之类。

以便尽可能获得他们的帮助支持。

除此之外就是,杨首辅他们也偷偷将他们的猜测,间接告诉了支持汉王的那些人,成功让那些人觉得他们的所作所为没有问题,甚至就连打什么旗帜逼宫都想好了,只等汉王到来拍板决定。

这些操作,实际上并不隐秘。

甚至能用可笑来形容。

但因为有文官群体支持,以及帮忙遮掩,再可笑,也终究没传进宫里。那些文官之所以这么做,并不是不认可滕王即位,在太子已经基本废了的这一现实情况下,明宣帝任何一个儿子当皇帝的区别都不大,年纪越小还越有利呢。

对他们有利。

他们是忌惮湘贵妃,不对,现在已经晋封为皇后了,可以称呼为湘皇后。

这么一个不知是生是死,能力诡异多端的存在,实在由不得他们不紧张提防。所以他们希望的最好结果是,将湘贵妃阴魂这个不稳定因素除了,然后不管是让滕王还是其他什么王登基都行。

最差的结果就是,至少也得摸清楚湘贵妃阴魂的底,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对于文官集团而言,他们不怕对手强,就怕对手神秘,不管对手再怎么强大,他们人多势众,靠时间磨,也能磨出对方的弱点,并最终给予致命一击。

可如果太过于神秘的话。

不知己知彼,又如何打胜仗呢?

但不管怎么说,有一点对白圣和滕王他们还是有利的,那就是各大势力都决定不捣乱,所以第二天,滕王的登基大典和祭天流程虽然颇为简陋,但至少没出什么幺蛾子,一切都顺利进行着。

紧接着就是给重伤的废后和废太子挪宫,让他们挪出原来的宫殿,刚刚登基的泰康帝则是搬出滕王府,住进宫。

当然了,虽然年号已经定了下来。

但正式改元还得等明年。

其他一系列事宜也都按正规流程走着,不过都很低调,毕竟现在最要紧的还是国丧,得等先帝的国丧结束,很多事情才能正式开始大操大办,选秀大婚之类,更是至少等改元之后,才能办。

不过这是明面上的情况。

暗地里,在登基大典前天晚上,明宣帝就在白圣的帮助下,进入当时还是滕王的泰康帝睡梦中,将自己的各种隐藏势力,重要信物之类,全都一一告诉了泰康帝,以避免他实在没人手可用。

这些势力人手,他本来是打算留给长子的,可是他也没想到自己死的这么早,死的这么突然,都来不及说几句遗言,自然更来不及将这些东西交出去。

如果不是现在能托梦。

这些隐藏势力日后可能就没了,或者即便尚在也无人知晓,无人能调动。

跟没了基本毫无区别。

正因如此,登基大典结束后的当天晚上,泰康帝就顺利拿到所有信物,并且招来那些隐藏势力的首领,成功与他们接头,还通过他们迅速了解到外界情况,然后晚上再次与明宣帝梦里相见。

请教此事,并于第二天,根据昨天晚上他父皇明宣帝的指导,开始布局。

布针对汉王的局!

此时不论是文官集团,还是泰康帝其实都隐藏的很好,只有汉王和他手下那些个傻子,造反造的基本等同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特别是在汉王本人快马加鞭,累死好几匹马,总算赶到京城之后,更是就差直接明言要造反了。

他进京后既没有去祭拜先帝,也没有去朝见新帝,而是直接入驻自己的汉王府,并且召集所有过去的亲信将领。

接下来的事情,很简单。

无非就是汉王确实召集到了不少人手,正式起兵围攻京城,哦不对,准确来讲是围攻皇宫,打出来的旗号则是诛杀妖后,废除傀儡伪帝,为先皇复仇。

在他们的宣传中,白圣,或者说湘贵妃就是一个妖孽,跟九尾狐苏妲己一个级别的妖孽,甚至比苏妲己还要过分许多,不但害死了明宣帝,后续还陆续害了皇后和太子,扶持自己的傀儡儿子滕王登基,成为了帝国的幕后执掌人。

如此妖孽,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不杀不足以替先帝鸣冤。

所以他汉王起兵是正义的,是为了天下苍生,为了皇室正统,绝非私欲。

至于有多少人信,无所谓,只要他们成功,到时候慢慢宣传,再不信的人也得信,毕竟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政治失败者,是没有任何话语权可言的。

可惜汉王旗号打的挺响,甚至于动静闹的也挺大,但他和他手下那些个废物的脑子是真不够用,刚打进皇宫没多久,就被泰康帝派人包饺子围住了,用的就是明宣帝留下来的那些人手,当然了,白圣她也有用精神力协助了一番。

比如用精神力刺激一下几个猛的。

让他们丧失攻击力之类。

不到两个时辰,以汉王为首的那批造反分子便被全部拿下,押入天牢,紧接着当然就是召开临时大朝会,处理此事,讨论哪些该族灭,哪些该流放……

不过此次朝会,很多重臣并不怎么积极,因为此时情况,依旧十分出乎他们预料,在他们的剧本中,刚刚登基的泰康帝应该没什么势力,面对汉王的突然袭击必然毫无反抗能力,然后连带着湘贵妃假死等事,也全部都被爆出来。

同时以汉王的性格而言,当场直接吊死,或者砍死湘贵妃的概率相当大。

这时候他们与勋贵联手出击,灭了汉王,不但能够博救驾之功,还能顺利消除湘贵妃的影响后患,到时候让如今尚且年幼的泰康帝,圣天子垂拱而治。

岂不妙哉!!!

可惜计划出了差错,汉王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废物,然后就是,泰康帝手里拥有不少他们不知道的势力人手,这些无疑都让他们有种事情失控了的感觉。

此时更想做的是调查前因后果。

而不是讨论如何处理汉王。

藩王死活,他们可不在意。

对此,泰康帝虽然知道满朝文武当中有一部分并不清白,或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此事,最起码也是个知情不报,但此时他毕竟刚刚上位,一个亲信都还没有提拔呢,很难大刀阔斧去做些什么?

所以只能当做不知道。

匆匆将此案交于三司审理,要求他们按律审判,无需徇私,也无需过苛。

然后就宣布退朝了!

众大臣勋贵散朝后,是理所当然的再次偷摸三五成群,结党营私交流,原计划失败,后续的很多想法无法继续推进,自然得赶紧讨论一下,怎么修改。

同时还得设法探究总结失败原因。

泰康帝其实也差不多,只不过他不是找活人亲信商量,而是赶紧回去上柱香,然后闭上眼睛,跟他亲爹在他的梦境当中交流学习,请教接下来怎么办?

白圣也有帮忙。

帮助他们父子俩牵线搭桥,没有她牵线搭桥,他们父子俩可没办法交流。

(sdingdiannn/ddk53556902/36705608.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