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游戏 > 快穿之坚持做个老不死 > 第137章 想复仇的太上皇(4)【二合一】

回去的马车上,年轻的李承乾终究还是没忍住,刚上去,便立刻询问道:

“母后,我们先前不说好了吗?”

之前讨论的时候,他们已经商量好如何劝说太上皇了,就按李泰提议的那套来,让太上皇认识到自己其实并不是在修仙炼丹,而是单纯搓药丸,没必要为了莫须有的事,平白担上昏庸之名。

还是送还丹炉,遣散道士为妙!

只要改成跟太医一起搓药丸,甭管是谁,都没理由说三道四,议论谴责。

“听清楚你皇祖父怎么说的了吗?

他不但说一眼就看出我身体元气大损,还说自己炼出了养元丹让我吃,可见你皇祖父是真当自己修炼有成,不但能一眼洞彻别人身体好坏,病灶何在。

还认为自己炼制出来的丹药。

有治病救人,养生延年之效。

养元丹……听名字便可见,你皇祖父一直认为自己炼的是丹,而非药丸。

这时候再按原先计划那样去劝说的话,无疑在当场揭短,同时你皇祖父应该也不愿意承认,他最看重脸面了。”

在长孙皇后看来,太上皇刚刚的所作所为,无疑都在表明他对自己修仙炼丹的事相当认同,甚至觉得已经修炼有成,丹药也确实有效果。再加上对方本来就不是什么听劝的人,所以她才会立刻更改原计划,半句都不提劝诫之事。

省得闹出矛盾,平白惹来争议。

她敢劝李世民,那是因为他们两人也算患难夫妻,彼此知根知底,而且李世民一直在立广纳群言的人设,只要他自己不想打破这个人设,那么他就得多听别人的谏言,同时也只要他不打破此人设,大臣乃至于妃嫔们便都敢劝诫。

比如说妃嫔之一徐惠,就曾在李世民的晚年上书《谏太宗息兵罢役疏》。

但太上皇显然不是这人设,而且她作为晚辈去劝,再有理,一个孝压下来也没理了,同时怎么看她都不觉得太上皇到了老糊涂的程度,他应该很清楚自己在干什么,这么做可能是故意为之。

比如表明自己很安生。

或者借此自污,避免被他们忌惮。

虽然不明白太上皇究竟是从哪觉得自己性命有危险,非得这么做自污,但修仙炼丹绝非字面意义上的修仙炼丹。

有其他目的是肯定的。

综合这些情况,长孙皇后才最终放弃了劝诫,但后面那些想法不好明着跟儿子说,只能以照顾太上皇颜面结束。

而皇家子女哪能有什么蠢货!

即便依旧有不明就里的地方,李承乾也没追问,只了然点头,表示明白。

李泰同样没有多问,只是担心的表示,也不知皇祖父炼的丹药究竟能不能吃,希望长孙皇后不要回去就吃,还是请太医看看,或者先给其他人试一试。

如果担心皇祖父不满的话,他也愿意学习汉文帝为母亲亲尝汤药,试药。

长孙皇后是理所当然颇为感动。

然后果断拒绝。

太上皇又不是真正实权在握的太上皇,现在是他们很容易就能知道太上皇在做些什么,太上皇却很难知道他们在做些什么,根本没必要非吃,或者非去验验有没有毒,回头直接说吃了就是。

总不至于真能看出她吃没吃吧。

也就在闲聊的这会儿功夫,他们便到了分别的时候,李泰从马车下来,回自己的王府,长孙皇后李承乾,以及未成年的几个弟弟妹妹,则是直接进宫。

规矩就是这么个规矩,成年皇子中除了太子可以住在东宫,其他皇子都应该前往各自封地,李泰能留在长安城。

已经算是格外开恩。

以及李世民对他过于宠爱了。

当然了,这么个严苛的规矩,其实也未尝没有原身的锅,原身当年对几个孩子都挺宠爱,还想一碗水端平了,让三个嫡子都住在太极宫里,最后其中一个杀了另外两个,别说把水给端平了。

锅都被砸了……

有这么个血的教训近在眼前,不论是李世民还是文武百官,显然都不希望再发生一次类似事件,所以皇子们刚一成年,就有官员开始催让他们就封了。

李泰纯靠自己努力讨好会说话,再加上长孙皇后的面子,才能留在长安。

其余皇子都是到了年龄就被打发。

不过这时候,李承乾还没让李世民失望,再加上他始终牢记玄武门之变惨案,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重蹈覆辙,所以对李泰的宠爱还算克制,没过分到后来想要让他搬进太极宫武德殿的程度。

所以在太极宫门口分开很正常。

进宫后,李承乾回东宫,长孙皇后回立政殿,安置好小儿子李治和两个女儿,才前往甘露殿,跟李世民说今天的事,并且还顺带着说了下自己的猜测。

“你是说,怀疑父皇是在自污?”

这时候,李世民也深思了起来,并且没一会儿便恍然想到了点什么,道:

“等等,父皇该不会是怀疑自己前段时间大病一场,甚至于气若游丝,差点病死与我们有关吧?觉得是我们害了他,或觉得是我们叮嘱太医要害他?”

不管怎么想,都只有前段时间的那场大病,与这些猜想息息相关,但天地良心,那场病真的与他们毫无关系啊!

他们还要求太医认真医治呢。

只是太医没能力罢了!

“真有可能,虽然我们知道我们并没有做什么,但父皇他不知道啊,在他看来,就是我们派去的太医一点用处都没有,甚至病情还越治越重,但他从自己收藏的东西当中,随便找了颗金丹。

死马当活马医的吃下去。

就把自己给治好了。

恐怕很难不怀疑我们,甚至于怀疑给他治病的太医,如此一来,假借修仙炼丹,想让我们更加放心,以及索要药材,自己制作药丸吃也是不放心太医。

逻辑上似乎就都说得通了……”

顺着李世民的思路,长孙皇后很快便往外又发散了下,并觉得自己的猜测好像没毛病,要是她把自己代入进去。

大概率也会这么想。

“这……罢了,现在朕在他面前的信誉几乎约等于零,解释也解释不通。

既然如此,你就别劝父皇了,越劝说不定他想的越多,至于索要药材,要多少给多少吧,让太医帮忙盯着,别吃中毒了就行,我们做的越多,父皇可能越不放心,其他的,暂且顺其自然。”

虽然有些无奈,但李世民更清楚现在解释也没用,甚至说不定越描越黑。

只能当不知道,顺其自然。

至少他父皇也没闹起来不是。

“看来只能如此了,对了,父皇还送了好几瓶养元丹给我,说是他昨天炼制的,让我坚持每日服用,对身体好。

二郎你说,我要不要吃啊?”

“还是别吃了,太医目前调理的不挺好吗,况且之前从来没听说过父皇他会医术,会炼丹术,这丹药就算没什么毒,恐怕也没什么好处,暂且收着吧。

如果他问,你就说吃过了……”

“也好……”

一番交流后,对白圣这个太上皇他们就有了十分明确的应对方案,一切如常,要东西只要不过分就继续给,尽量避免刺激到太上皇,丹药给便拿,但绝对不吃,验毒之类,更是完全没必要。

没毒却验毒,是不是怀疑太上皇?

验了有毒,不吃,无论是去提醒劝说,还是不提醒劝说显然都不太妥当。

至于真如太上皇所说有神效。

他们压根就没想过。

所以综合考虑,还是直接将那些丹药束之高楼,然后说已经吃了最简单。

之后吧,白圣那边的生活就又重新恢复了平淡,没什么人上门打扰,自己也不太容易出去,就待在大安宫里炼丹习武,没事再跟孩子们交流交流感情,

至于官员们的弹劾。

早没了。

太上皇昏庸就昏庸点呗,知道是太上皇在修仙炼丹之后,便没人去专门提这事了,毕竟太上皇在本朝就算不是什么禁忌,可也确实不太好提及,就连杠精魏征,都没有追着这件事不放,甚至于连民间的议论声,其实也不是很多。

很多人听到这个消息后,更多的还是诧异于原来太上皇他老人家还健在。

可见这贞观九年下来。

原身影响力下降的有多厉害。

在这样宁静平和,没人打扰,同时资源还相当充裕的情况下,即便这个世界几乎约等于无灵世界,白圣依旧在迅速突破先天境界之后,又靠着庞大的资源供给,顺利再次踏足了大宗师境界。

并特意克制内力对皮肉的滋养。

好让自己依旧维持着苍老模样。

最多整体状态变好了许多。

不过此时的她,跟武侠世界的大宗师是没办法比的,武侠世界大宗师,或者说武侠世界踏足先天境界后,体内内力就已经循环不息,可以靠着外界天地灵气迅速补充,很难被耗到内力枯竭。

但这个世界几乎没有灵气存在。

白圣又无法像陆地神仙那样,直接吸收宇宙能量,日月精华,所以她就是个内力有限,无法自动补充的大宗师。

简而言之,续航能力有限。

即便不断吃丹药,总归也有个吸收消化的过程,所以她只适合搞闪电战。

持久战之类,是绝对不行的。

但不管如何,不管她的续航能力再怎么差,在这么一个没有其他武者存在的世界,依旧还是属于独一档的强者。

即便程咬金率领三千大军围攻。

白圣也有信心击杀他并保住性命。

万军中取敌将首级也不算难事。

再简单直白点来讲就是,李世民站在他面前,他也敢骂,腰板从此硬了。

堂堂正正做他爹。

当然了,即便如此,白圣也没立刻跟李世民斗法,他只是停止继续索要药材,并表示自己怪想李恪的,要见他。

李恪没有李泰受宠。

此时正在封地就任,虽然大多数事情不用他管,但他人要在那呆着,白圣现在要是偷偷摸摸消失离开,跑去找李恪,还不知得掀起多大动荡,在他不能去就山的情况下,只能让山来就他了。

也就是让李恪回来见他。

而李世民虽然看不明白他爹的真实用意,但爷爷想孙子并且要见孙子,同样不是什么过分的事,再加上李恪今年才十六岁,在封地其实就是个吉祥物。

根本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在不在并没有区别。

比如说李泰,他从来就没有去过自己的封地,官位还比李恪多很多呢,那些地方不还是正常办公,正常过日子。

有他在,没他在,压根就没区别。

李恪显然也是一样。

所以思虑了两天后,李世民还是同意了白圣的要求,下旨将李恪召回来。

算是回来述职,顺带见见太上皇。

缓解下太上皇的思念。

然后过段时间还得再回去。

就是虽然把李恪召回了长安,见白圣,但时间有限,属于限定款相会了。

随着目的达成,除了白圣心情不错外,最开心的就要属杨妃了,做母亲的怎能不思念孩子,相比较于几个孩子都在长安呆着,想见就能见的长孙皇后。

她不要太思念一去就是一两年。

往后不知还能再见几面的儿子。

此时能沾太上皇的光,多见几面自己的儿子,已是万幸,如何能不开心!

但是吧,因为白圣此时身份比较特殊的缘故,根本不相信他是出于思念孙子,才想见李恪的人也有很多。比如说长孙无忌之类,甚至于他已经开始私下揣测,并担心太上皇想要参与进夺嫡。

但毕竟太上皇现在啥也还没干呢。

所以长孙无忌再怎么担心,也不能以莫须有的罪名去诬陷太上皇,更不好用自己的揣测去挑拨太上皇与当今陛下的关系,故而他只能多多注意大安宫。

同时进宫提醒一下长孙皇后。

不过总体来讲,大多数人并不觉得太上皇还能掀起什么幺蛾子,贞观前三年,当今陛下皇位坐的并不算稳,又是天灾,又是签订渭水之盟,同时朝堂上还有不少武德旧臣,那三年其实是太上皇最可能复辟的时间段,但他并没有。

越往后,太上皇能够动用的人手越少,再加上当今陛下文治武功,越来越盛,皇位稳固,就更没可能搞事情了。

因此多数大臣对此事并不在意。

长孙家比较在意的关键是在于,确实利益相关,他们家姑娘嫁进皇宫,生了三个嫡子,下一任皇帝几乎可以说是稳稳的出自于他们家,怎能出幺蛾子?

这种情况下,别说太上皇想搞事参与夺嫡,就是当今陛下想换个非长孙皇后所生的皇子做太子,他们也不能忍!

谋划了这么多年。

几乎稳如磐石的国舅爷之位。

岂容出差错,被横插一脚。

(sdingdiannn/ddk53556902/36705722.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