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游戏 > 快穿之坚持做个老不死 > 第135章 想复仇的太上皇(2)【三合一】

半柱香后,太医王晨辉进殿,因为已经提前得到内宦王德的叮嘱,所以微施一礼,不等李世民询问,便直言道:

“启禀圣上,臣无能,并不知晓太上皇究竟是如何痊愈的,但太上皇如今的脉象确实强健有力,毫无任何虚浮突兀之象,且绵延悠长,乃长寿之福。”

他这话,其实就相当于在隐晦的表示,太上皇不是回光返照,贼拉健康。

不出意外,应该还能活很久。

李世民此时肯定不可能表现出不满之类的情绪,只能微微颔首,欣慰道:

“父皇身体康健,朕亦欣慰,王卿倒也不必太过谦虚,若非你等仔细照看医治,父皇恐怕难享如今之福,但朕思来,世间必无无缘无故之事,所以还需仔细查方验脉,厘清父皇痊愈之真相。

如若真能得出有效秘方。

也是天下百姓之福,医家之德!”

简而言之就一个意思,李世民不相信他爹靠自己突然痊愈,肯定是私底下不知吃了什么药,或者做了些什么其他事情,才得以恢复,所以必须仔细查。

因为现在的情况十分清晰,那就是他爹可能还有什么事情瞒着他,或者说能在他的严密监视下,偷偷做些什么。

就算如今暴露是为了救自己的命。

那也是隐患,必须得弄清楚。

“诺,臣尽力……”王太医也不敢拒绝啊,只能先应下来呗,至于能不能成,再说吧,反正当今圣上为了自己的仁善之名,一般不杀人,大不了被贬。

随后王太医便行礼退下,王德则被招上来,李世民附其耳边密授几句,就将他打发走,打发去大安宫仔细调查。

其实李世民还挺记仇的,李渊现在住的大安宫,就是之前李渊要求他搬出太极宫承乾殿后所住的那个宫殿,整体环境较差,至少比太极宫差多了,并且有点阴暗潮湿,前几年还有个大臣上奏折,就差明指李世民鼻子说他不孝,让太上皇住在那样的宫殿当中养老之类。

然后李世民才开始修建大明宫。

只是到现在还没修好。

原李渊至死也没住上那新宫殿。

大唐开国之初,李渊对三个儿子都挺好,一个也没搬出宫去,太子李建成住东宫,二儿子李世民住承乾殿,四儿子李元吉住武德殿,三个嫡子,全部都住在太极宫,也就是所谓的皇宫当中。

直到李渊后来更加倾向于支持太子李建成,打压秦王李世民,这才让他搬出太极宫的承乾殿,挪到武德五年新修建的弘义宫中居住,其实那一年李渊就已经基本明确了自己更支持嫡长子,也就是李建成继位,只是也舍不得对李世民动手,更希望他们未来能和谐相处。

而李世民真不愧是李渊亲儿子。

先是怨恨他爹,后来成为他爹。

他晚年对自己大儿子李承乾和二儿子李泰做的那些操作,跟他爹没什么区别,区别只在于他两个儿子势力和胆子都没他大,没有搞出玄武门之变罢了。

玄武门之变又三年后,也就是贞观三年,李世民地位彻底稳固,李渊便被迫离开太极宫,搬到弘义宫安享晚年。

并且将宫名改为大安宫。

真是天道好轮回,两人调了个个。

与此同时,白圣正在大安宫修炼第二十八套基础锻体术,既是为了锻炼身体,治疗疾病,延年益寿,也是为了强健体魄,提升实力,在暂时无法培养势力的情况下,她只能提升自己实力了。

好在上个世界,已经更新换代到第二十八代的基础锻体术,基本能够适应绝大多数普通世界的普通人类,在资源充足,并且有特殊秘药使用的情况下。

突破先天不成问题。

到时候想要做点什么事,无疑会更加方便,甚至于实在不行还能劫持李世民,不比单纯年老体弱太上皇有底气。

但为了避免太过引人注目,或者表现的太过神异,惹得李世民忌惮提防。

白圣并没敢刻苦修炼。

只是每天吃饭前稍微练一练。

没办法,再好的基础锻体术也得遵循能量守恒定律,不可能不吃不喝,气血内力就疯狂涨。炼精化气,或者说后天境界的修炼就是得靠吃,平日吃的越好,修炼的速度越快。但白圣这个太上皇现在的日常吃喝,都被管着,或者说都被盯着呢,每天要只烤全牛,再要几斤人参灵芝和鹿茸,那妥妥不太现实。

倒不是李世民供应不起。

如果白圣彻底不要脸,撒泼打滚的索要这些,李世民他还真不太好不给。

但给了之后,李世民再发现白圣能把这些东西全部都吃了,是人就知道不对劲,到时想来个突然袭击都办不到。

为了低调点,不太突兀,白圣除了刚醒的时候因为太饿,要了只烤全羊还没要到,后来就恢复了正常饮食,或者说在恢复正常饮食的情况下逐渐增加食量,没事多吃点点心,多要点滋补的汤药,少食多餐,努力往胃里面塞东西。

以加快自己的修炼速度。

有时候,真是想想都心酸。

理论来讲,现在这具身体的身份应该是她经历的所有世界当中,身份地位最高的,但也是过得最惨的,即便是当年做农村老太的时候,她手里好歹还有上千万的资产,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

怪不得历朝历代的皇帝,至死也要把持着权力,亲儿子都这样,要不是亲儿子夺权,岂不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当然了,心酸归心酸,日子还得正常过,同时白圣很快就想到了另类获取更多修炼资源的方法,那就是直接派人通知李世民,跟他说自己要修仙炼丹。

让他送点丹炉药材过来。

同时为了将他要修仙炼丹的设想合理化,以及顺带着补上先前身体突然恢复健康的大漏洞,白圣还特地透露了一下,他是吃了几十年前一个老道送给他的金丹妙药,身体才突然恢复健康的。

这下前后逻辑不就通顺了吗?

几十年前一个老道送给他的金丹妙药,李世民不知道,合情合理,同时从太极宫搬出来的时候,李世民不可能什么东西都仔细检查,翻一遍,这么一来把金丹妙药带出太极宫,也相当正常。

紧接着感觉自己快死了,太医一个个全都是废物,光知道说臣无能,那可不得死马当活马医,各种方法都试试。

结果没想到,诶,金丹妙药有用。

随着身体恢复健康,重新变得活蹦乱跳,想尝试修仙炼丹,更合乎逻辑!

……

太极宫,两仪殿内。

听完内侍王德的回禀,并且看完太上皇刚刚送来的修仙炼丹所需名录,李世民不由陷入沉思,他现在也有些摸不准他父皇所说,以及所作所为几分真几分假了,要说假,至少目前的现实情况以及他父皇的所作所为确实符合逻辑。

可要说真,也的确很离谱啊,这世上真有能治疗晚期风疾的金丹妙药吗?

从未听他父皇说过这事啊。

“罢了,你按这份名录上的要求将东西准备好,明日就送去太上皇那。”

也就最近两年,他与他父皇之间的关系才勉强缓和了些,实在没必要为了这点小事再闹僵,年纪大了,不就得哄着吗,修仙炼丹好歹还算安生,只要不想复辟登基,那就永远是他的好父皇。

所以虽然纠结,但李世民最终还是吩咐王德,按单子给他父皇准备物资。

“诺!”

应了声,王德便退下去准备。

无论是丹炉还是药材,皇宫里其实都有现成的,毕竟他们可是奉太上道祖为先祖,怎么都不可能不准备些道家的用具,而且还是怎么精致怎么来,所以第二天一大早,王德便将白圣要的东西全部准备齐,送到大安宫并且安置好。

除此外还送了不少道士过去。

都是说自己会炼丹的道士,毕竟太上皇以前也没接触过炼丹修仙,送几个有经验的过去,好歹能交流下体会嘛。

最重要的是,不能让太上皇自己胡乱炼丹修仙,别回头把自己给毒死了。

可见李世民还挺贴心的。

病死没关系,被毒死就不好说了。

收到东西,以及收到那些个道士之后,白圣因为想着不能让这些道士在他这吃干饭,坑蒙拐骗,所以特地对他们进行了一次考核,懂医术,认识药材且会处理药材的留下来,其他的都退了。

因为这些道士至少能在他炼丹制药的时候稍微帮点忙,并不算毫无用处。

剩下那些只会念经和小戏法的。

留着不是浪费粮食吗?

最后通过考核的只有三个,白圣也只留下了这三个,紧接着当然就是把王德给打发走,并且带着那三个道士开始整理药材,指导他们接下来要做什么!

总体来讲,目前发展白圣很满意。

至少他的想法顺利实现了。

接下来只要这些药材能够一直源源不断的送过来,相信用不了多久,他就能靠着这些药材的进补,迅速突破先天境界,如果药材的数量足够多,质量也足够好,大宗师境界也是能奢望下的。

至于天人,暂时没什么好办法。

即便在上一个世界,当天地灵气衰竭到一定程度之后,想要正常突破天人境界,也需要很多科技设备的辅助。那些科技设备可是攀爬了将近四百年对应武道科技树,才勉强制造出来的,白圣即便知道具体如何制造,乃至原理,没有基础工业的支持,也很难制造出来。

甚至于说句不太好听的,举国之力配合,都得花两百年才有可能造出来。

再加上这个世界的很多原料,包括药材,品质其实都不如武侠世界,所以天人境界,白圣暂时是不敢奢望了,他的小目标是突破先天,拥有自保之力。

然后就慢慢熬,看谁熬的过谁。

只要不死,总能抓住机会出头。

反正李世民的寿命又不长。

白圣的计划是顺利进行着,李世民那边却不是特别太平,因为第二天一大早的大朝会上,魏征就开始劝谏他了。

先举了秦始皇的例子,然后又举了汉武帝的例子,以及其他因为求仙吃丹药,晚年昏庸,把自己吃死,或者遗害颇深的例子。李世民刚开始其实有点生气,但后来一想,修仙炼丹的事又不是他干的,是他爹干的,他就是给他爹准备了点原材料,属孝顺,何罪之有啊?

这次正好反怼一下魏征。

出一出前些年的郁闷之气。

所以难得一点都不急,甚至脸色还很温和的坐在那儿,慢慢听魏征谏言。

等魏征说的口干舌燥,同时也有点奇怪于今天皇上怎么既不认错,也没反驳之际,李世民这才轻笑着慢慢说道:

“魏卿怕是误会了.

朕一向以为神仙事本虚妄,空有其名,生必有终,皆不能免。所以又怎么可能求神问仙,你说的应该是昨日朕派人去收集各种炼丹药材,甚至还从长安好几座道观中请了不少道士的事情吧。

那些可不是朕要的。

是太上皇所要。

太上皇前些日子病重,想来你们也应该都清楚,就连太医都认为太上皇可能时日无多,要早做准备,但太上皇自己藏了枚几十年前,一个不知名云游道士送给他的金丹,并且死马当做活马医的吃了那枚金丹,然后就恢复了健康。

所以太上皇便觉得这天下应该是有仙人,也有炼制仙丹之术,甚至觉得救了他性命的那枚金丹,实际便是仙丹。

因此昨日特地派人通知于朕。

让朕替他准备那些东西。

先不提父命难为,父皇确实是靠金丹才能活命,如今自己想尝试练练,朕也不好拒绝不是,毕竟唯一的一枚金丹已经吃了,若是拒绝的话,父皇下次再出什么问题,敢问哪位太医能够救治?

到时一切可就都是朕的罪过了。

但朕也知道,父皇可能并不是特别懂行,所以这才特地去各大道观,请了些会炼丹的道士过去,也免得出错。”

这番话可谓是有理有据。

直接把魏征给堵住了。

不管太上皇能不能靠自己炼制出救命金丹,但你要阻止太上皇炼,回头太上皇生病了没人治,也没有金丹可吃的话,就妥妥是你的罪过,可要是没阻止并鼎力支持,太上皇自己没炼制出来。

则属于天命难为。

魏征本来还想用阿意曲从,陷亲不义,是为不孝,也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并不是孝顺,反倒是不孝继续劝诫。

但现在涉及到太上皇的性命,涉及到太上皇再生病,无药可医该怪谁了。

他那番不孝论就不太合适了。

最后,他也只能比较杠的坚持表示即便如此,陛下也应该替太上皇寻医问药,甚至于寻找那个不知名的道士,而不是任凭太上皇自己修仙炼丹,影响史书名声,被人误以为昏庸而勉强结束。

李世民则懒得与他争辩,毕竟跟杠精争辩,实在是争不过,敷衍了结了这件事后,便继续进行正常的朝会流程。

等朝会结束,回到后宫,还沾沾自喜的跟长孙皇后说了下朝会发生的事:

“今日总算让魏征那老匹夫吃了点瘪,你不知道,当魏征说,让朕替太上皇寻医问药的时候,太医院那几个恨不得把他给活扒了,毕竟他这番话,就差是直接明着指太医院的医术不行了!”

“哈哈哈哈,也就朕脾气好,要是父皇尚且在位,这老匹夫早被砍了。”

“二郎,你就这么放任父皇修仙炼丹真的没事吗,即便父皇得到的那枚金丹能治好他的病,甚至于真的是金丹。

可也不意味着父皇他自己能炼制出金丹啊,若只是炼制一些无毒无害的东西,能当食物吃的东西也就罢了,可如果炼制出些有毒的丹药……我倒觉得魏征建议是对的,还是试试能不能将孙思邈找来,又或者试试能不能寻找到父皇所说的那位无名道士,更加靠谱些!”

长孙皇后倒也不愧贤后之名,此时并未一味逢迎李世民,而是仔细思考一番后,给出了比较中肯且有理的建议。

“朕又岂会想不到父皇可能炼制不出金丹,还会炼制些毒丹出来,所以不特地找了些道士过去吗,有他们盯着应该不至于出问题,至于孙思邈和那个无名道士,哪那么好找,若真大张旗鼓的寻找,反倒更为不妥,还是随缘吧。”

无论是大张旗鼓的找一个大夫,还是大张旗鼓的找一个道士,在李世民看来都不是明君所为,他在经历了玄武门之变,并稳定好自己的皇位后,一直在努力克制自己的本性,往明君方向靠。

就是希望未来能留个好的身后名。

不至于提到他只知道杀兄戮弟。

所以一些不符合传统意义上明君风范的举措,他自然是不愿意去做的,给他父皇提供炼丹药材,别人骂的也是他父皇,最多说他两句愚孝,无伤大雅。

再说点较阴暗的小心思,他父皇表现得越不英明,他先前的所作所为就越能洗白,让人觉得他上位反倒是好事。

若是太上皇没有退位的话,指不定得昏庸成啥样,天下又被祸害成啥样!

“那我明日去看看父皇吧,带着承乾他们一起去看看,说起来,自父皇痊愈后,我们还没去看过呢,正好也顺带着试试,能不能劝父皇他别炼丹了。”

在李世民与李渊关系最为紧张的那段时间,全靠长孙皇后带着孩子在中间调和,毕竟隔代亲嘛,心里再怎么恨李世民,对孙子孙女总归要温柔些,李世民的孝,大多数都是她媳妇替他尽的。

甚至有些话也是她代为传递。

所以长孙皇后这时候说想要去看看太上皇,并不算什么特别突兀的事情。

这不,李世民是一点意见都没有:

“也别太劝,如果父皇不愿意听的话,就别强求了,免得惹得他不快,还有叮嘱承乾他们,可别吃那些丹药,就说他们最近在吃药呢,不知道药性相不相克,父皇给他们吃,也别让他们吃。

收可以收着,也可以带回来。

千万别吃,朕实在是不放心。”

不得不说,现在整个李唐可能就没人相信,作为太上皇的白圣能炼制出所谓的救命金丹,但凡能炼出毒不死人的丹药,他们就阿弥陀佛,善哉善哉了!

李世民也是这想法,更怕他这父皇自己有信心,炼出来还给孙子孙女吃。

所以当然很有必要提前叮嘱一下。

宁愿得罪他,也不能瞎吃。

“明白,我又不傻,可是跟父皇住在一起的那些弟弟妹妹又该如何,要不要设法让他们全都搬出大安宫居住啊?

不然我担心父皇会给他们吃。”

李渊是真没少生孩子,前前后后加起来总共生了二十二个儿子,十九个女儿,年纪大的,像李建成,李玄霸,李元吉之类的,全都已经死了,或者已经去了封地,做了皇帝,乃至于嫁了人。

但年纪小的也不少,比如说年纪最小的李元婴,就是滕王阁序里面那个滕王阁的滕王,今年才七岁,他上面还有两个九岁的哥哥,两个十岁的哥哥,一个十一岁的哥哥,一个十二岁的哥哥。

十三四岁的哥哥也有两三个。

十五六岁的哥哥同样不少。

总而言之,去掉夭折的,现在活着且未成年,未满十八岁的儿子就有十五个,闺女也有十三四个,除了少部分已经封王或者嫁人的,剩下都在大安宫。

最重要的是,长孙皇后知道太上皇有分享好东西的习惯,但凡他觉得好的东西,都很乐意分享出去,葡萄荔枝以及一些比较罕见的奇珍异宝也就罢了。

但他炼的金丹,确实是不好说。

真被毒死了,也没法让他偿命啊!

“呃……倒也不必太急,父皇不是才刚开始炼吗,哪那么容易炼出来,且父皇怎么也不至于让儿女给他试丹药。

回头多派几个太医去盯着就是。”

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也没感情,所以李世民在没那么担心的同时,本身也冷静了点。

担心则乱嘛,现在冷静了点。

倒觉得他可能是真有些多虑了。

请叫我大唐丹祖!

(sdingdiannn/ddk53556902/36705724.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