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 > 第363章 关中内循环

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 第363章 关中内循环

作者:画凌烟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4-08 14:39:18 来源:顶点小说网

第363章关中内循环

费祎说道:“我还是有几个疑惑。”

“费司马还有什么疑惑呢?”

“一、只用纸钱,民间必然会出现造假。二、纸钱如此简单造出来,朝廷以后缺钱了直接造,岂不是会天下大乱?三、现在是打仗的时候,一旦双方兴兵,商业必然遭受影响。”

李衡心里想着,费祎不愧是丞相指定的接班人之一。

虽然他不懂21世纪的经济学理论,但他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是超出一般人的。

李衡说道:“我刚才所说的一切,都是需要在我军能抵挡魏军的前提下,也就是说,关中以后都不能有战火。”

“如此说来,战火只能在郑县和临晋一带是吗?”

“是的,关中腹地需要和平。”李衡道,“我们唯一依赖的是从曹魏购买来粮食,填补关中粮食的不足,一旦战争再起,对关中粮食引进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我的建议是建立益州到关中的粮食运输线。”

费祎似乎明白过来,他又说道:“大将军之意是我们在关中形成内部交易的商业,而不是与曹魏交易?”

“一是修建道路,按照《大汉商社管理条例》,关中可以设立长安道路总商社,雇佣两千人修建道路,以长安为中心,修建通往各县的道路,每月发月俸,用纸钱发。所谓要想富,先修路,道路是商业流通的基础。”

“要想富,先修路?”诸葛亮重复了一遍这句话,忍不住笑起来,“说得好。”

“二是纺织,设立长安纺织坊,穿衣是每一个人的必备,主要以织布为主,织布原料容易得到,并且百姓更愿穿布衣,布衣便于售卖。”

“也可以延伸到陇右,让羌人参与进来,羌人也有不少商品。”

“三是设立长安制造局,制造用于运输、乘坐的车、船等工具,这还是为商业提供帮助,工具多了,商品流通的才会更多。”

诸葛亮继续点头。

“济安,你认为可以从哪几点入手?”诸葛亮问道。

“四是设立《大汉商业法》,包括《契约法》、《商税》,完成商社民间登记制度,无论是长安道路总商社还是长安纺织坊,或者长安制造局,都是官方的,仅仅靠官方,是无法满足民间的需求。我们需要鼓励民间商人自发登记商社,但为了对商人做管控,朝廷需要设立《契约法》、《商税》。”

诸葛亮依然点头。

“粮食的充足,是商业兴盛的基础,关中目前缺粮,关中粮食引进,关乎大局,这一点必须官府来把控,长安还要设立市署,不仅仅管理物价,还要随时监控粮价,每月反馈给牙署,刺史牙署的官员根据市场需求,合理投放粮食,确保各县粮食的充足。”

“五是钱行要设立一套完整的放贷评估规则。这一点是重中之重。”

费祎疑惑道:“放贷评估规则?”

“我们说,官府和民间经商两手抓,民间许多人未必有本钱去做买卖,钱行可以向民间商人借贷一部分钱,但为了防止借贷的钱无法收回,所以钱行在借贷之前,必须审查清楚借贷之人的身份,现有的钱财、房子、田亩等等。”

“哦,原来如此。那钱行借出去的钱,何时收回?”

“可以规定几种不同的时间段,短期半年,这种借给挖矿的商人,矿挖出来,很快可以卖钱。中期的一年,一般纺织业可行。长期的两年到三年,甚至五年,例如参与道路修建、长安房屋修建,工时更长,回本更慢。”

费祎还是疑惑:“这样真的可行吗?”

“以长安道路总商社为例,按照目前的货币来算,一个工人一个月五十贯的俸禄,三千工人,一個月15万贯的俸禄钱发下去。我们之前说,一斤粮食一贯,这个工人一个月的俸禄可以买五十斤粮食。一个六口之户,出一人做工,两人耕地,一人纺织,纺织的去纺织作坊,一个月三十贯俸禄。这一户人家,现钱收入一个月80贯,种八十亩地。如果另外两个人长到十岁,就可以帮忙了。”

(古代一般不可能每天种八十亩地,许多地也需要休息)

“这种方式,对于一个家庭,是完全能够满足的。费司马担心的是,发下去的钱,朝廷能否承担,是吗?”

“是的,钱不能凭空出现,哪怕是朝廷印的钱,我想也不是无限的,这就是我提的第二个问题,朝廷不能无限印钱,因为大量印钱投入民间,必然造成物价暴涨。这一点我们在过去对关中采取过渗透式进攻,无需我多阐述。”

“朝廷之所以能有底气印钱下发下去,是因为整个关中的百姓劳动创造的价值托底,只要大量的田里长出来庄稼,只要官府的粮商从曹魏或者益州运回大量粮食。只要粮价稳定在我说的那个价格,官府就可以印钱。”

“大将军之意是,粮价是衡量货币增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没错,我们发展商业本身是为了使民间富有,也是为了使朝廷收入增加,但货币增发是一把双刃剑,费司马的第二个问题就提到了这个问题的本质,既然钱如此轻易就能获取,那执政者缺钱了就能随意用。可事实并非如此。当粮价暴涨远远快于百姓收入的增加的时候,百姓吃不起饭了,那一切都会被砸烂。那些钱就真的变成纸了。”

“那第一个问题呢?”

“第一个问题,需要从几个方面去看。一是朝廷制造纸钱,需要采用民间难以仿造的工艺;二是从明文律法上,让假币变成人人丢弃的废纸,朝廷收税的时候,肯定要严查。而且凡是使用假币者,要坐牢;三是我们自己要明白,无论我们用任何办法,假币不可能完全杜绝。”

“一件能够帮助我们,但不能因为它存在风险,我们就不去做。”

听完后,费祎终于松了口气,他真的没有想到,李衡把这些问题考虑到了这一步。

诸葛亮也赞叹道:“粮价是衡量货币增发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点,我认为尤其重要,当朝廷大肆投钱到道路建设中的时候,参与道路建设的商人、工人势必能拿到很多钱,钱流入到他们手中,如果粮食供给不充足,粮价就会上涨。官府如果及时监察,便能叫停一些不必要的投入。”

“实际上,准备金属货币也要能及时跟上,我们在开这个头的时候,必须有严格的立法,否则后来者走捷径,图方便,会忽视掉储备铜钱,埋下祸患。”

(sdingdiannn/ddk27851611/36705498.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