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历史 > 大明:被剧透的老朱,一统全球! > 第50章 这些儿子看似地位显赫,实则让人失望透顶。

朱元璋看着这一幕,内心暗自赞叹,这个年轻人,确实与众不同。

苏铭轻声对朱标低语:“仔细倾听苏某的剖析。”

“这……可是……斩龙秘技。”

斩龙秘技?朱标难以置信地凝视着老朱,苏铭竟掌握了斩龙术?此时,朱标的思绪犹如波涛汹涌。那位历经六个世纪的时光之旅者,苏先生。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神秘身份?

苏铭并未察觉到父子二人微妙的变化,他继续深入讲解:“在废黜派中,朱允炆选择削藩,首先针对的是周王、齐王、代王和岷王四位。”

“他们共享一个特性。”

“那就是野心勃勃,却又各有弱点。”

“例如代王朱桂,他的贪婪和残暴使他在封地肆意妄为。”

“这种自身品行不佳,多次受到弹劾的人,正是朱允炆除掉他们的绝佳理由。”

老朱静静地听着,微微颔首,虽然苏铭的话语中对代王有所贬低,但他明白,龙族子孙各有特色,二十多个孩子中出现几个问题少年也在情理之中。

他说道:“朱桂虽年纪尚小,却已显露出端倪。

记得那次,我们去郭慧妃宫,目睹他虐待宫女,手段残忍。”

朱标对此感到惊讶:“八岁的朱桂竟然能做出这样的事。”

“的确,这让我深感痛心。

郭慧妃应严加管教,但愿她能有所领悟……”

说到这里,老朱略显尴尬,似乎触及了不愿提及的往事。

苏铭装作未察觉,其实他暗自认为,朱桂的问题源自基因,而非一时冲动。

老朱自身的暴虐倾向遗传给了某些孩子,这并非偶然。

苏铭接着道:“废黜派在朱允炆的掌控下,几乎被剥夺了爵位,沦为平民。”

“而中立派则保持着谨慎的态度,在朱允炆与藩王冲突时保持中立。”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肃王朱英,他在甘州为王,拥有能征善战的士兵。”

“但他从不偏袒,只专注于自己的领地,甚至不在乎是否称帝,只要不影响他的私欲就行。”

听到这里,老朱勃然大怒:“荒谬!这些人目光短浅。”

朱标思索着,朱英此刻才三四岁,还难以判断其未来。

因此,对这位弟弟的评价暂时存疑。

老朱心中满是无奈,这些儿子看似地位显赫,实则让人失望透顶。

他恨不得亲手教训一番:“苏铭,你继续说下去,看看这些小子还能耍出什么把戏来。”

苏铭点头,继续阐述:“最后这一派相对平凡,他们在造反中并不起主导作用,朱允炆认为他们没有威胁。这一组别同样可以归纳为不具备攻击性的团队。大致分为两个分支。”

在古代王国的版图上,那些名字如同星辰点缀的王座,【例如江南的楚王李桢、川蜀的朱椿王、以及北地的韩王朱植,】他们各自承载着独特的命运轨迹。

朱标专注地聆听,脑海中浮现出那个与朱允炉同年,却在严寒的辽东绽放光芒的年轻身影。

朱植,他的存在犹如冬日的一抹暖阳,尽管被封于冰封之地,却展现出无尽的热情与毅力。

他年方十七,离别京城,直面严寒的东北边疆。非但未有丝毫退缩,反而凭借其对边疆事务的深入理解,不断磨砺士兵,守护疆土,屡立战功,其坚韧不拔的精神令人钦佩。

苏铭的评价,既有赞赏也有惋惜。

辽东,那个尚未成为丰饶黑土地的时代,朱植却能在那里展现出帝王之才。

然而,苏铭却将他视为无威胁之列,这似乎揭示了朱标的内心矛盾:一方面对朱植的能力深感认同,另一方面又担忧他的未来。

“朱穗,那个谷王,与朱植一道投奔朱允炉,”苏铭的话语犹如揭示了一个秘密的棋局,每一个棋子的位置都决定着棋局的走向。

朱穗的存在,仿佛是临阵倒戈的象征,他的选择牵动着权力的天平。

李景隆听到这里,不满的情绪溢于言表,他感觉自己被牵扯进了这场讨论,尽管他并非藩王。

“我的能力难道不如朱植。”

他心中暗自不服,然而苏铭却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淡然一笑,继续深入剖析。

在这个精心编织的分类体系中,只有少数几人被视为潜在的威胁,而朱穗的出现,无疑加重了这一派系的重要性。

面对这样的解读,朱标和老朱的目光交织,他们明白,这些看似平凡的名字背后,隐藏的是王朝命运的微妙转折。

苏铭的讲述并未停止,他像是一个精密的钟表匠,每一步都精确地触动着历史的脉搏。

而在这复杂而微妙的格局中,朱穗的角色愈发显得关键,他的选择,或许将决定一场尚未上演的历史剧目的最终结局。

在遥远的北疆,朱穗,那个被朱皇亲封的边境王子,虽位列族谱末端,却因其小心翼翼的性格而显得尤为特殊。

“他如同一只敏感的猫,总是警觉地观察着风吹草动。”

当藩王的叛乱烽火燃起,他毫不犹豫地舍弃了封地,如同一只疾飞的孤雁直扑京城,“他的忠诚,如同箭矢般直指朱允炆的心。”

朱允炆深信这位谨慎的表弟,交付予他无比的信任,将重责大任托付于他。

然而,同样是回归的朱植,却遭到了冷落,被安置在角落,仿佛历史的尘埃。

苏铭轻描淡写地提及,目光扫过李景隆,仿佛在讲述一段遥远的传说,“谷王,那个曾与朱允炆并肩作战的人,却在关键时刻,选择了背叛,联手李景隆,开启城门,那曾经坚固的王朝,就这样在他们手中崩塌。”

朱元璋和朱标听到这里,眼中流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他们无法理解,为何这位看似坚毅的李景隆会如此轻易背离初衷。

老朱心中满是复杂的情绪,既愤怒又无奈,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个被视作家族荣誉的亲戚,竟会选择如此不堪的退路。

“大帝的资质,或许朱棣才真正拥有,”他暗自叹息。

原本对李景隆的草包形象有所保留,此刻却一扫而空。

当得知李景隆亲手打开城门,迎接叛军,所有的怀疑都化为铁证。

老朱的目光犀利如剑,他无法想象,一个堂堂将军,竟然会选择这样的败局。

对于李景隆的选择,他感到难以言喻的讽刺和失望。

李景隆察觉到老朱的不满,惊慌失措,试图为自己辩解:“舅爷,陛下,您怎能听信那些无稽之谈?我宁死也不会做出有损李氏声誉之事。”

然而,他的表白在苏铭的微笑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朱标疑惑地看向苏铭,试图寻找答案:“先生,九江虽然性情急躁,但为人忠诚可靠,【难道他会做出这种选择吗?”看着朱标那纯真的模样,】苏铭只是一笑,他知道真相已经无需多言:“太子,历史的每一页都清晰记录,这样的污点,将永世烙印。”

苏铭饶有兴致地看着李景隆,他希望通过揭示未来,让这个人有机会改变,哪怕是在与朱棣的对决中取得哪怕一次胜利,或是坚守到最后,拒绝打开城门。

这样的小人物,尽管在帝王的光芒下显得微不足道,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苏铭对此充满了好奇。

(sdingdiannn/ddk26187859/36705810.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