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历史 > 大明:被剧透的老朱,一统全球! > 第31章 我当然不会

然而,苏铭的话犹如晴天霹雳,告知他这道长城在朱允炆手中竟成了违建,即将被拆除。

朱允炆对待藩王的态度,给朱元璋带来的冲击,几乎与朱标去世同等强烈,那是他引以为豪的一切,此刻却被视为弃物。

朱元璋愤怒地叫出"逆子",苏铭却能理解朱允炆的立场。

他直言,如果自己是朱允炆,也会选择削藩。

因为藩王制度,违背了历史的自然律动,也触犯了人性的底线。

毕竟,朱允炆并非朱元璋的儿子,而是直接继承皇位,面对这样的局面,任何皇帝都会心生不安。

苏铭淡然道:"此事,朱允炆并非全无道理。”

这句话让朱元璋瞪大了眼,他不满苏铭的立场转变。

苏铭微笑着解释,"作为皇帝,理应设身处地为朱允炆思考。

朱皇帝,不妨问问自己,如果换作你,会如何处理藩王之事。”

朱元璋瞬间哑口,脱口而出:"我当然不会。”

苏铭无奈地一笑,意识到他过高估计了帝王的容忍度。

面对权柄顶端的帝王,天高皇帝远,他们怎可能俯首于亲疏之辨?苏铭的话语如同明镜,直指核心:“对朱允炆而言,那些手握重兵的藩王,非亲即敌,实乃潜在的威胁。”

“单个藩王或许不足惧,然而其联合之力,才令人心惊。”

苏铭步步紧逼,剖析道,“朱皇帝,你总认为血浓于水,亲族当同舟共济。

但这不过是古老的家族法则,并不适于治国。”

“在我们的世界,连寻常百姓都明白,皇家的亲情何在?连平民家庭尚会争夺寸土,更何况身处权力顶峰。”

苏铭质问道,“你敢问,你的孩子们,是否真如龙凤般卓越。”

朱元璋对此胸有成竹,他的儿子们,尽管未受帝王规格的磨砺,但战阵上勇猛,治政上稳健,无一不是人中豪杰。

他自豪地说:“我儿,皆是万中选一的精英。”

苏铭微笑回应:“既为凤毛麟角,怎能无报国之心?连背负三姓之名的吕布,也言志于天地,不甘居人下。

你的孩子们,又何尝逊色。”

朱元璋神色变幻,仿佛被苏铭的观点撼动了内心,半晌后他坚持道:“纵是人中龙凤,也须知尊卑之分。

非嫡非长,便有君臣之义,妄图染指非份,便是僭越,大逆不道。”

苏铭深知,朱元璋是在维护自己的权威,对他而言,其他儿子的想法无关紧要,朱标才是正统。

然而,朱标已逝,局势陡变。

“你的话语,只为自己所听。

若论尊卑、长幼,朱允炆如何能与秦王相提并论?太子驾崩,继承之争,矛盾将无可调和,涉及立场、阶级与权利的多重冲突。”

苏铭冷静地揭示。

朱元璋的目光开始聚焦,仿佛在苏铭的洞察下,他首次审视这复杂的政治棋局。

他疑惑地问道:“这些深意,你是从何处得来?能清晰判断各方利害,剖析得如此透彻。”

在他的认知中,这超越了常人的智慧。

面对世间罕见的智者,老朱感叹:“这般洞察人心的洞察力,岂非诸葛亮再世。”

然而,历数千秋,能有几人能出其右?眼前这位寻常少年苏铭,是否隐藏着惊人的才识?

苏铭轻启嘴角,目光投向小院上空,神色淡然道:“这些深奥的见解,正是我所谓‘屠龙秘术’的一部分。”

这就是所谓的“屠龙术”?老朱闻言,心中愕然,这难道仅是剖析人际关系,评价人物功过的能力?见老朱表情,苏铭洞悉其心思,解释道:“‘屠龙术’蕴含的知识无比丰富。”

“我刚才提及的,有个特别的名称——‘历代帝王将相成败录’,专门研习古今帝王与贤臣的兴衰历程。”

他继续阐述,“通过解析他们的决策与行为,探索历史法则,洞察人性的复杂。”

老朱听完,不禁心悸。

这种深奥的知识,在明朝,只有饱读诗书之人才能触及,而书籍稀罕,信息匮乏,论证观点往往难以找到确凿证据。

即便有人试图整理,也需耗尽毕生精力。

仅凭收集资料,不足以深入剖析,没有深厚的思想底蕴,难以形成系统学问。

老朱难以想象,如果自己在起义时掌握了这门学问,是否能避免诸多摸索,直接步入正轨?他问道:“在你们的时代,这‘屠龙术’可是顶尖技艺。”

政治、经济、历史、哲学,算顶级吗?显然不是,那是基础教育。

苏铭摇头,淡淡道:“在我们的年代,大约十二三岁的孩子就开始接触。”

提及全民义务教育的普及,他补充:“若只是为了初步理解,入门不致无知,全国至少九成的孩子都能涉猎。”

老朱惊讶之余,更疑惑:“如此宝贵的知识,竟然普及到九成?而且如此早就启蒙,‘屠龙术’岂非廉价至极。”

他想象,人人皆懂“屠龙术”,是否意味着人人皆能轻易颠覆权威?

苏铭闻言,沉吟片刻,旋即苦笑:“并非人人皆能屠龙。”

他解释:“若我在起义之时掌握此术,早已自立山头。

蒙古侵略者欺压汉人,若我能运用‘屠龙术’,怎会让其逍遥法外。”

老朱听得连连点头,心中对“屠龙术”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

时移事易,吾皇陛下!

随着点滴透露的历史细节,真相终将显现。

苏铭深知,朱元璋对那传说中的龙诀抱有浓厚的好奇。

然而,他巧妙地转移话题,聚焦于朱允炆的抉择上。

“关于龙诀的故事,稍后我再详述。”

他说,语调犹如古老的丝线,缠绕着无数分支,“它深奥繁复,一时难以尽述,让我们转回朱允炆的话题吧。”

提到这个名字,朱元璋的神色瞬间蒙上一层阴霾,如同乌云笼罩的天空。

这位子孙,实非善类,削藩之举,手段之狠辣,简直禽兽不如,何曾有过为人子的仁慈?

朱元璋质问:“当初我选定他,难道未曾言明,不可轻易削藩。”

语气中满是无奈与愤慨。

苏铭点头回应:“确实提及过,陛下多次告诫朱允炆,藩王是国家的基石,不可妄动。”

朱允炆的回答,他曾如何承诺,如何涕泣承诺尊重叔叔们的权益,甚至在您最后的时刻,都立下誓言。

然而,笑声却在朱元璋耳边响起,那是讽刺的嘲笑。

“多么滑稽!我还活着,满目皆是父子情深,朱允炆竟发誓永不削藩。

可现实呢?他不仅背弃诺言,手段更是冷酷无情。”

他决定一探究竟,直面事实:“我只想知道,那个誓言,他坚持了多久。”

朱元璋的目光锐利如刀,映射出内心的失望与痛楚。

苏铭瞥见他的苍苍白发,那表情交织着愤怒与哀伤,他缓缓道:“朱允炆,历史上被称为建文帝,他在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登基,第二年便是建文元年。

而早在那时,八月他就已经开始秘密筹备削藩计划。”

朱元璋冷笑,仅三个月,仅仅三个月,他还躺在陵寝之中,朱允炆对他的承诺,便已化为泡影。

(sdingdiannn/ddk26187859/36705828.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