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仙侠 > 卫道存真 > 第二百八十四章:耕地开荒

卫道存真 第二百八十四章:耕地开荒

作者:暴走的C君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1-08-28 04:30:52 来源:顶点小说网

花了三天时间,竹楼的大致框架搭好后,就不是李卫真他们这些门外汉能掺和进去的了。接下来的活技术层面比较高,不懂行的只会越帮越忙,而罗毅成也没那工夫一个个手把手的去教了,这比他一个人忙活都要费心费力。

要是工期不赶倒还好,只是竹楼是要尽快搭好的,那么多人老是挤在一屋,实在是不大像话。

竹楼的结构为干栏式,底层以木桩架空并不住人。这在雨水多、天气热的天南境,很多山中村寨的百姓都会采取这样的结构建房子,防潮、防洪、通风凉快。

底层的柱子,用的还是粗壮挺拔的银杏木圆柱,共计四十八根,立在大石墩上,可以很好地支撑住楼体。

沿木梯走上二楼,才是生活起居的地方。二楼设有堂屋以及左右厢房,回形长廊;堂屋大门外是一个大阳台,厢房数量共计八间,以竹篾复合木板作间隔。

一般的干栏式竹楼,无论大小,也就只有上层住人,下层架空的格局。但罗毅成又在二楼之上,加盖了两处阁楼,以作观景、休闲之用,便可视为整体拥有三层的高楼格局!

屋顶为双斜面,兼顾排水与遮阳的效用。山下百姓多以茅草编制的草排作屋顶,而罗毅成因为拥有烧窑的本领,便着很用心地烧制了鱼鳞瓦。这样一来,防水和排水的能力就更好了,而且整体也会更为大气好看!

以天然竹子为主体的竹楼,配上后天烧制而成的灰蓝色鱼鳞瓦,如此结合,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也更明白,为何许多形单影只的散修,会开辟一处山洞,或占据一处天然洞穴,就冠以“别有洞天”之名,为自己的修行住处了。因为盖房子这回事,真是一门技术活!

要是李卫真独自一人在此地落脚,怕是青戟峰上的那处山洞,就是他的“家”了。

盖房子这件事,李卫真是帮不上大忙了,但他也没闲着。只见他这日上午,带着一伙人,去到十里地外的一处丘陵,琢磨着如何将那一整座山丘,变成日后的粮仓。

当年,李卫真曾在聂耿口中得知一句话,“修行之初,七分靠练,三分靠吃!”

对山上修士而言,吃也是一门学问,低阶修士很难通过餐霞饮露,吸收转化天地灵气,就能维持生命所需。确实是有辟谷丹这种东西,基本上是个炼丹师就能制造,在黑市里也很容易买到。

但辟谷丹,仅仅只能让人无需饮食罢了。当然,凡人之躯,长期服用是可延年益寿的。可对修士而言,服用辟谷丹,对修行并无什么益处。

但灵谷就不一样了,食用蕴含自然灵气的谷物,可以自然而然地调养血肉器臓,改善气感。尤其是对于一些尚未踏足练气期的修行者而言,这更是一种奠定修行根基的柔和方法,百利而无一害。

而如今以李卫真为首的这么一伙人当中,连筑基修行这么一道小门槛,都尚未踏入的人,大小合计便多达五人之数。哪怕已是循序渐进,到了筑基后期的庄明,距离迈入练气士这道坎,也还差一线呢!

虽说如今这个团队里,也才总计十一人,排除掉未来铁了心要去往龙虎山的小道士,就只有十人之数。如果,光靠在黑市里购粮,每个月走上一趟丰城,也都够吃。

但若是在将来,这个队伍继续壮大呢?这不是杞人忧天,而是一定会发生的事情,只是早晚之分罢了。

除非有朝一日,李卫真放弃了重建太一门的宏愿。不然的话,这支队伍的人数就会不断增长,只要发展不停滞,人才就永远是稀缺的。

哪怕是吃的问题没法完全做到自给自足,也不能是完全依赖对外购买。若不然重建宗门这件事,根本就是个笑话。

所以,为了解决这个对未来影响深远的问题。李卫真寻思着,他应该趁早以实际行动,做些什么。

到底耕作一事,是看天吃饭,这光顾着想、在那发愁,而不挥动锄头,老老实实滴下汗水的话,哪来的收成?若是等到春天过去,夏天才播种,那么全年就喝西北风去吧!

实际上,这会才刚开春,俗世里的农夫们,倒也不急着想下田插秧。少说,等到清明后才会忙活这事。耕作一事,掌握气节也是相当重要的。

但人家那是家里有田地,往时都有保持耕作的,才能不着急。然而,李卫真他们,有个屁的良田,荒山野岭就一大片。

所以,就必须得在往后的一个月内,开荒出可供耕作的田地,才能实现播种灵谷的目标了。

早在昨日,李卫真便已挑中了一座高不过五十丈的小山。然后,请动雀斑少年发动了一场山头大火,将杂草乱木全都付之一炬。

这个忙,少年还是乐意去帮的。因为,这已是他如今为数不多能够办到,而且能够办好的事情了。

刀耕火种,开荒耕作一事,前人便已留下智慧!

可光是野火圈地还不够,这要是在平原,或许事情就忙活得差不多了。李卫真选中这座山头,便意味着他要捣鼓出的耕地,是梯田样式的。

既是梯田,要耗费的人力就大了,得一层层往下改造地形。锄地移土,为了防止水土流失,每一层还得垒石筑埂,又得蓄水引流,规划道路……

看上去,像是十分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事实上,这也是迫于无奈的选择。哪怕李卫真不是自幼就曾在田地里劳作,吃着自家粮食长大的孩子,也都知道在平原里耕作,才更轻松。

大雁岭一带也不是没有少量的平地,总会有一些地势平整的山谷、山坳的。可那些地方,要不就是离住处太远,要么就是不适合耕作,再者就是暗藏凶险。

以后负责耕作一事的,总归不会是练气士,主要还得是队伍中,修为比较低的人。把耕地开拓在太远太凶险的地方,无疑是轻松了现在,麻烦了将来。

先前从白熊寨骑回来的几匹马,如今也派上了用场,套上犁具之后,一样可以翻土。只是如今是旱土的话还行,待以后成了水田,这活还得是水牛才能干得利索,不然可得烂蹄子。而且虽说这些都是好马,论耐力还是不如耕牛,往后最多就是干点拉车运谷子的事。

这支开荒队伍里头,除去为首的李卫真,还有叶童、庄明、小道士,以及傅敬章与顾芙莺这对表兄妹。

小道士本是客人,李卫真其实不大好意思喊上他。怎奈小道士信誓旦旦的说,自己是耕作的一把好手。往时在他家乡的那间俗世道观,因为香火不盛,观里穷得叮当响,要不是自个能种些粮食,这怕是常年都揭不开锅了。

看着小道士比同龄人似乎都要瘦小的身形,估计还真像是有上顿,没下顿的那么一回事,也是没享过几天福的苦命人啊!

事实上,去到那座焦土一片的荒山时,小道士挥动锄头的架势,还真就比李卫真这个几年没下过田地的山里娃,要熟练得多。

至于叶童与庄明,没什么好事的,他俩虽不懂干田地活,可有得是力气,也听从指挥。一个人用锄头修整地形,一人赶马拉犁翻土,一番苦学后,便也有了几分像模像样。

至于富家公子傅敬章,只得是一言难尽了,没动几下锄头,就腰酸腿软、手掌冒泡了。顾芙莺虽也如此,但起码嘴上没那么多碎碎念。

干活之前,李卫真已经是把话摊白来讲了。吃不住苦的,他可以亲自送二人下山,哪怕是一路送到家都行。反正御剑的话,一来一回也就半天的功夫。

但如果想留下来,“劳其筋骨,磨砺心智,乃是修行基础”这样的话,李卫真只讲一次,不会多说,因为那是事实。这里可不养闲人,哪怕是他这样,修为已经足以一剑开山的小剑仙。如今也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又有谁去可怜?

这些天,傅敬章一直以来渴望成为山上仙人的念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动摇。这是哪怕他当时受俘于白熊寨,都没有过的强烈震动。原来高高在上,已经可以御风远游在云端之上的仙人,还得干这票子操蛋事啊?

这修得叫什么仙?一点都不潇洒,一点都不江湖气!

有天夜里,傅敬章悄悄跟他表妹诉苦,一副痛哭流涕悔不当初的模样,后悔自己不应该放弃往日舒适的生活,选择走这多灾多难的道路。想着第二日,就跟李卫真提出回家的想法的。

怎想,以前心里一直不大支持傅敬章向往修仙一事的顾芙莺,却是拒绝要与他一同回家。说自己往时是不相信这世上真的有什么山上神仙,但现在见着了,也吃过了苦头,没道理半途而废。

其实,更重要的一点,是顾芙莺经历过被山匪掳劫后,对傅敬章的不成熟与软弱,深深地感到了失望。她觉得这次的遭遇,完全是自己的人生转折,自己真的要把将来幸福,托付在这个男人手里吗?

还是说,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御剑神行千万里,去见识见识这大千世界?天下那么大,仙人都能见着了,好男人还缺你傅敬章一个?再者,人世间的荣华富贵,与久视长生的仙福比起来,不过是脚下的沙砾罢了!

最后,傅敬章便也没走成,只好既来之,则安之!

(sdingdiannn/ddk217261/1675170.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