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四合院之建国后我是大资本家 > 第77章 人文地理

东直门火车站。是这次李子航一伙人行程的起点。

东直门城内,各种驴车,马车,三轮板车。排着队等着接活。城墙内也是热闹非凡,卖卤煮火烧,豆汁,烧饼,大碗茶。各种小吃不计其数。扛着稻草棍,卖冰糖葫芦的。

吆喝擦皮鞋的,卖香烟的,卖香皂,卖头油膏的。见到人,就上前问候要不要他们的商品。还有拉客住宿的。

来往的旅客也是满脸疲惫,城外一片黄土地,来往行人也是风尘仆仆,身上沾满了灰尘。这年头出趟远门,真不容易。

就李子航这趟回江南认祖归宗的行程,也是千难万难。

先从四九城坐火车到津门,再坐轮船去魔都。从魔都坐汽车去姑苏。估计搞不好还得坐牛车。

九转十八弯,漂洋过海,穿山越岭。

李子航穿过城门洞,看着古老,气势恢宏的箭楼,翁城。心中不免一阵可惜。

四九城的城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它见证了明清两代的历史沧桑和帝王将相的兴衰更替。

箭楼建筑规制,实为将两座城门箭楼垂直相接,为重檐歇山式,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堡垒式建筑。

戗脊垂兽为五个。角箭楼坐落在高十二米、底边长40米的城台之上。

楼体沿城台外缘而建,箭楼外侧两正面和两侧面均辟有箭窗,上檐下1排,重檐下3排。正外面每排14孔,两面共112孔;侧外面每排4孔,两面共32孔。全楼总共144孔。

古城墙高耸入云,气势磅礴,仿佛一道天然屏障。远眺城墙,宛如一条巨龙贯穿整座城市,具有难以言喻的震撼力。

可惜啊,可惜~

李子航,不用拿行李。就拿着照相机一顿拍。想把这个时代的烙印,永远留在照片中。

“孙子,别拍了。赶紧走。一会别耽误了火车。”

“知道了奶奶。我再照一张。您等等我~”

这次去江南祖籍,就李子航一家三口,再加两个随从。

走的时候,小雨水眼泪巴巴的看着爷爷奶奶。哄了好一会,才安抚好那小妮子。

这次回祖籍,真不适合带上她。不然奶奶早就把雨水带到身边,跟着去了。

火车站内,他好奇的看着老式候车厅,这比电影电视剧里的场景,更有画面感。毕竟是亲身体验的。

不到一刻钟,火车的轰鸣声,冒着白色的烟雾,犹如一头怪兽缓缓而来。

这种火车他第一次见。前世再落后的绿皮火车,放到现在估计也是最好的。根本不能比较。

老爷子买的是2张高级包厢票,一节车厢,只有八个包厢。

包厢内,2张床铺、固定桌椅,一应俱全。

坐在包厢里,李子航一开始对什么都感兴趣。但没过几分钟,就索然无味。

慢,太慢,非常慢。火车时速按他自己估计,最多一小时60公里的时速。

火车一路上轰隆轰隆,噪音大的很。吵得他脑瓜子疼。

看着窗外,到处是农田,和光秃秃的山林。索然无味的风景看一会,就让他睡着了。

“孙子,醒醒~到站了。”

奶奶轻轻的拍了拍李子航的脸。

被叫醒了的李子航,迷迷糊糊。揉着眼睛。迷茫的看着奶奶。

“我的好大孙呦~你是上车就睡。一路上都不带醒的。”

“奶奶给你,擦擦脸提提神。过一会就到津门了。”

“奶奶,几点了?”

老爷子这时插了句嘴:“快十二点了。等下到站,先找个地吃饭。你们把东西收拾一下。别落下什么。”

李子航算了一下时间。好家伙,从四九城到津门一百六十多公里的路。硬是坐了四个多小时的火车。

老爷子边走边给他,介绍起津门火车站的历史。

津门火车站,始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正式通车运营,至1955年,已有69年的历史。

津门站初站址建于“旺道庄”。

清光绪十八年,车站移址至海河畔“老龙头”处,因而改名为 “老龙头火车站”。1949年后改名津门站。

1950年,津门站进行了新中华成立后的首次扩建。

哥特式的老站房,站房有烟囱,售票、候车分别在一层和二层。有两个站台、一座天桥、四股车道,其中有一条是煤球厂的专用线。

老爷子叹息的说:“当年我就是从这里把你,二爷三爷,送走的。”

“这一别多年,不知道今生还有没有相聚的时候。”

老爷子正在伤感时,有一个身穿西装,带着眼镜的中年男子小跑过来。

“老爷,您跟夫人,歇歇。”

说完他的两个随从,把李子航一家的行李都接了过去。

老爷子上下打量了那人一眼后说。“守鄯,没想到一别多年。你还是没变。你爹还好吗?”

(守鄯)建国前。李家,津门生意负责人的儿子。也是李家的老仆人。祖上3代人都是跟着李家混饭吃。

“回,老主子的话。我爹这两年身体不太行了。腿脚也不方便了。”

“要不然这趟来接您的活。也轮不到我。就这,我爹还吵着要过来。”

“你爹不比我大几岁吧。怎么不到70岁的人身体就垮了?”

“老主子,您看这也不是说话的地。请您移步。酒席都给您和老夫人备好了。”

“您看,要不咱们先去酒楼。边吃边聊。”

“我爹还有一群叔叔伯伯。都再酒楼里候着呢。”

守鄯说话的态度,拉的非常低。低声细语的请示老爷子去酒楼吃饭。

老爷子:“得嘞,走着吧。”

出了站口,早已准备好的轿车停在了老爷子的面前。随后一家子人坐上车后。车子启动出发去酒楼。

车子行驶在津门郊区的马路,一路的风景也让李子航开了眼。越到市区越繁华。

这个年代的乡下郊区,好像都一个样。大片的农田,低矮的房屋,万年不变身穿打满补丁衣服的农民。一个个满脸菜色。

他们的日子过得比较艰苦。但相比以前。那日子好的不是一点半点。最起码不用再受欺负了。不用再担心人身安全了,也没有小鬼子,和二狗子欺负他们了。

至少有了自己的土地,自己能当家做主。生活有了希望。

越靠市中心,西式建筑越多。津门因为历史原因,作为一个万国租界。各种西式建筑更是百花开放。

街上来往的行人,自行车,汽车、电车、公交车。让整个城市显得生动起来。

车子停在,顺德大饭店门口。纯西式的门楼建筑。仍保留着日不落,古典建筑的风格。和欧洲中世纪的田园乡间建筑的特点。

酒楼内也是19世纪末,纯西式装修风格。

这个时期能在顺德大饭庄消费的。都是非富即贵。普通人根本进不来。

酒店内迎宾,侍从。对于李子航这个拿着照相机四处乱拍的小孩,非但没有制止,还为他介绍起酒店的历史。

“早期的顺德是一座富有西欧乡土气息的三层楼房,为当时津门洋式建筑的佼佼者,也成为了当时最为豪华的饭店。1924年,在此基础上又扩建了一座约2500平方米的四层大楼。酒店也是引进西式管理方式。”

“酒店内在1888年就引进了最早的发电机。酒店内电话,吊灯,电梯。都是现今最先进设施。”

“住过酒店的名人更是数不胜数。末代皇帝,皇后,少帅等人都在此长住过。赵四小姐,和美玲夫人弹过的钢琴,现在还放在大厅里。袁大头,徐时昌先生,中山先生,和兰芳先生都曾入住过酒店。”

“酒店古往今来,迎接过多位外国着名友人入住。”

李子航听到这些,想着到此一游的心态。给爷爷奶奶在大厅钢琴旁拍了照。

还让侍从用相机给他一家三口留了影。

(sdingdiannn/ddk17810945/36705782.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