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历史 > 凛冬长夜 > 第173章 懂事的孙家

凛冬长夜 第173章 懂事的孙家

作者:柿餠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24 06:21:13 来源:顶点小说网

当杨三生大摇大摆的带着他外婆乘船离开,陈家拥有一个参将女婿和一个游击外孙的事情顿时传了出去,并且这参将和游击还是杨琮和杨三生时,曾经那些针对陈家的人,纷纷上门贺喜,包括孙家在内,上门恭贺的人把陈家的门槛都给踏破了。

虽说参将和游击并不是一个很大的官职,相反,还很一般,但这个杨琮父子可不简单,麾下战船上百,士兵破万,占据东番岛等地,还有红夷战舰这种利器,这种实力,可就一点都不普通了。

而且扬州府的那些海商更是清楚,福建郑芝龙,如今已经无法单独垄断倭国的贸易,如今前往倭国的贸易航道,更是被郑芝龙和杨琮父子共同把持,更别说,笨港的杨琮父子还掌握了一条新的前往倭国贸易的航线,并且这条航线更安全,付出的过路费也更少。

当初不少福建海商得知这一情况后,立马就对杨琮父子示好,并且此事也传到了扬州府等地,毕竟以往他们这些海商想去倭国贸易,可都需要看郑芝龙的脸色,现在杨琮父子能与郑芝龙分庭抗礼,甚至还隐隐压郑芝龙一头,哪个海商还敢小觑杨琮父子。

更别说,杨琮父子手中还拥有如此雄厚的实力,如今这个年代,只要是靠海为生的海商,没有人会比他们更清楚,手中有一支强大水师力量的重要性,要是他们这些海商今后想要安稳的在海上做生意,那就千万不能得罪杨琮和郑芝龙这类人,因为,一旦得罪这类人,这大海上风险那么大,谁敢保证自己的商船每次出海都能安然无恙的返航。

………………………………

经过十日的航行,安平堡号终于抵达了笨港。

之所以会航行的这么慢,主要还是因为杨三生的外婆年纪大了,身体有些吃不消,船只不能航行太快,好在这里是大明南方海域,有名有姓的大海寇几乎都被灭了,海面上还没有哪个不长眼的小毛贼,敢把如意算盘打到几艘夹板船身上。

“娘!您看我把谁给您带来了!”

安平堡号还没靠岸,杨三生就看见了早已等候在码头的陈雅儿和父亲等人,还未等船只靠岸,杨三生就大声喊道。

当陈雅儿看见自己母亲的那一刻,脸上露出震惊的表情,双手顿时捂住嘴,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等到杨三生外婆下船的那一刻,陈雅儿立刻跑上去抱住自己的母亲,眼泪止不住的往外流。

“娘,女儿不孝,这些年,让娘担心了。”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杨三生的外婆亲抚着陈雅儿的额头,对着一旁表现的有些拘谨的杨琮说道。

“女婿,这些年,辛苦你了。”

得到了陈雅儿母亲的认可,杨琮立马说道。

“娘,港口风大,咱们回屋再说吧。”

等到杨琮、陈雅儿和杨三生的外婆离开,只留下傻笑的杨三生待在原地。

此刻,杨三生脑海中只留下一堆问号。

‘我是谁,我在哪?我这是被抛弃了吗?’

“少将军,船只还要送去保养,您也先回去休息吧。”

高安突兀的声音打断了杨三生的思索。

杨三生回头瞪了高安一眼,这才向着自家的府邸走去。

………………………………

一晃一月过去了,时间来到1633年5月。

自从旅顺口和广鹿岛大捷传到京师,并且贼酋岳托等千余鞑子被押送到京师问斩后,大明仿佛进入了中兴一般,崇祯更是兴奋的不行,甚至认为鞑子已经病入膏肓,打算让明军一鼓作气,消灭占据辽东的鞑子,好在朝中的部分大臣还不算是一群白痴,知道大明边军的尿性,好说歹说,这才把上头的崇祯给劝了下来。

至于杨三生这边,他则是要求,所有经过琉球群岛航线前往倭国的贸易商船,全都需要去一趟旅顺口接辽东难民,当然,杨三生付出的代价则是,这些使用琉球群岛航线的商船,他不会收取任何费用,并且还保证这些商船的安全。

杨三生的这一举动,顿时让不少沿海商人跃跃欲试,虽然这些商船从倭国到辽东旅顺口需要花费不少时日,但杨三生这边不收取他们的费用,还包揽了辽东难民的口粮,当然,这些商船只有把辽东难民接到笨港后,经过运送的人口统计才能领取这些口粮补贴,在这之前,还需要这些人商人自备粮食。

这些商人得知一直消息,经过一番计算,一致认为此举并不会造成多少损失,纷纷表示愿意帮助杨三生从旅顺口接送难民。

一月后。

杨三生自己也派船只前往旅顺口,交付给东江军粮食的同时,也单独联系尚可喜,让尚可喜在辽东岛寻找优良种马和驯马师,并运送到济州岛安顿,并且尚可喜也在悄悄安排居住在旅顺口的家人前往济州岛安顿。

当尚可喜发现杨三生真的有能力,能够轻松安顿数十万辽东百姓时,他当然不会让妻儿老小继续待在旅顺口这么危险的地方,如今,只有他们东江军自己才知道,辽东的鞑子有多憎恨他们,一旦旅顺口被鞑子攻破,必然是鸡犬不留。

至此,笨港每月都会有近万或是数万辽东难民抵达笨港,当然,旅途中也会偶尔出现一些海难事故,虽然死亡的人数不多,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同时,笨港的粮食压力也陡然增大,好在台湾气候好,耕地面积也多,可以一岁三熟,再加上杨三生在内陆购买粮食,并派人去上海等地寻到了甘薯,扩展了粮食种类,增加了粮食产量,否则,领地内数十万人,人吃马嚼的,早晚把杨三生给拖垮。

………………………………

此时,杨三生正待在笨港军营主将营帐内,研究着笨港等地,接下来的发展。

目前,杨三生的主要收入来源,几乎都是依靠海贸,这些海贸得来的钱财,基本上都花费在民生和军事开支上,并没有剩余多少银子,好在最近有不少拥有贩盐资格的盐商找到了他,杨三生趁机扩大了精盐的产量,还顺利的把自产的精盐卖给这些盐商,虽然价格只有6两银子一斤,比起这些盐商在国内卖十两甚至二十两银子一斤来说,价格低了不少,但这么做,却减少了杨三生很多麻烦。

这些盐商低价收了杨三生的精盐,高价拿去别处去卖,自然不会私下和外人透露杨三生在私自制盐,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不仅砸了自家的锅,还弄坏了其他盐商的碗,只要不是蠢货,没人会主动揭发此事。

特别是松江府孙家,他们是扬州府孙家的主家,也是大明境内沿海地区的大盐商之一,只不过,他们孙家靠海为生,家业几乎都在海边城市。

自从听闻孙忠在扬州府的种种行为以及派人劫掠过杨三生的船只后,吓得他们好长一段时间都不敢派船只出海,就是怕杨三生报复他们,最后,担惊受怕的孙家更是派人押着孙忠当面向陈家请罪,并恳请陈家带着他们去笨港向杨三生亲自谢罪。

看到对方如此诚意,杨三生也就放弃了对付孙家的打算。

更何况还是孙家第一个提出,愿意花钱购买杨三生自产的精盐,按照大明律法,他们这种大盐商,私下购买大量精盐,事情一旦败露,必然是重罪,奈何孙家想要保住家业,必须拿出诚意,否则,说不定哪天倭寇又要入侵大明沿海了。

(sdingdiannn/ddk68410889/36705686.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