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历史 > 诸天万界:我在影视世界的人生 > 第60章 宣战

诸天万界:我在影视世界的人生 第60章 宣战

作者:小能有脚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16 16:31:58 来源:顶点小说网

王献死了,死在了方休的凌迟之下,对于背叛国家的人,方休绝不放过,带回京都受审,不过是给他逃跑的机会罢了。

更何况王献要是回去的话,他还怎么找机会发兵南下,攻打交趾。朝堂上尸餐素位的太多了,赵祯不仅老了,性格有着那般,王献如果活着去到京都,那所有的罪责都会推到他的头上,到时候别说攻打交趾了,可能王献都不一定会死。

与士大夫共天下,这是那群文官从未有过的荣誉,若是让王献死在了京都,那么不仅这幅荣誉会被打破,说不定今后他们这些文官也不能用这句话保命了。

一旦有了破例,那么今后的规矩都会松散下去。所以他们一定会保住王献的命,即便是一辈子身居天牢之内,也要保住王献的命。他们保的不仅仅是王献的命,更是自己的,以及后世子孙的。

“啪!”

一份奏折就这样被赵祯忍在了百官面前,上面详细的记载了潭州鬼神之乱,还有交趾勾结大宋官员的内容。

“区区一介南蛮刁民,竟然也妄图侵占我大宋疆域,混账,台谏部是干什么吃的,这么多年了,难道就没有一点风声嘛!还有你们御史台,不是检察百官嘛,台谏部如此失职为何没人上报!”

朝廷上,随着赵祯的一声大喝,群臣除了方休全部跪倒在地。

“臣等有罪,还请陛下恕罪。”

“恕罪,恕罪,又是这样的话,朕现在要的是结果,结果!”

赵祯气的将龙椅前的桌案拍的啪啪作响,若仅仅是鬼神之说也就罢了,可是如今这件事已经牵扯到了他国的染指了。

自己这边刚做好一桌菜,自己还没开始吃呢,就有小人接二连三的跑来偷吃,若是同等地位的人也就罢了,可是一群宵小之辈竟然也敢妄想上桌。

“陛下,臣愿为先锋,马踏交趾以绝宵小妄想。”

方休见状立马请战,可方休刚说完,身后的百官中就冒出了一个人,表示反对。

“陛下不可啊,我大宋与辽,西夏两国征战多年签下盟约,如今国库空虚,此时再起战事与我大宋不利啊。”

早些年大宋与两国交战便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在与两国签订盟约后又交了不少的钱粮出去,这个时候再和其他国家开战对大宋来说压力也不小。

原本还想赞同方休发言的赵祯,在听了这名文官的话后也是犹豫了起来。

是啊,不仅大战要消耗钱粮,就连战后签订盟约也要消耗一大笔物质,现在的大宋虽然还能拿的出这些物质,可是最后还是要劳累百姓啊。

“陛下,交趾是否有意侵犯我大宋不过是王献的一面之词罢了,并无确凿的证据,虽然王献曾出卖过兵器给交趾,但据臣所知,交趾内部风波不止,说不定只是他们之间的内斗而已。王献也只不过是倒卖军备而已。”

“而已,周大人说话还真是轻飘飘的啊,什么叫而已,潭州百姓民不聊生多年是而已,潭州满地饿殍是而已,潭州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十室九空也是而已嘛!”

见一旁的文官置外敌侵犯而不顾,还想要抨击他私自杀害了一州知府。方休当即就对着这名文官毫不客气的讽刺了起来。

方休是上过战场厮杀的人,此刻他一生气,那骇人的杀意顿时压在了这名文官身上,吓得这名文官顿时不敢与方休对视,甚至悄悄的在地上挪动了起来,想要来看和方休的距离。

“方伯爵勿恼,周大人并无此意。正如周大人所说,如今国库空乏,若是要与交趾交战太过劳民伤财了。”

此刻韩相公也从一旁站了出来,不可否认韩相公是一个好官,但他毕竟是一个文官,考虑的角度自然也是文官所在的视角。

从他的视角来看,此刻发动战争对大宋不利,先不管胜负如何,只要出兵了,对大宋就是一番庞大的消耗。

而且若是不小心败了,这对大宋来说就是一次沉痛的打击,更会激起辽,西夏两国对大宋的贪欲,好不容易签订的盟约也会随之消散。

就算胜了,到时候也要付出一些钱粮安抚交趾的百姓,避免他们四处流窜跑到大宋境内扰乱大宋治安。

“韩相公的意思难道也是对此事置之不理。”

赵祯有些不高兴了,对方都得寸进尺的爬上桌了,他堂堂的大宋皇帝难道还要装作无事发生?

“陛下,臣并非此意,不论交趾是否有侵扰大宋之心,陛下都不能置之不理。”

“那韩相公到底是什么意思,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

武将一侧也纷纷有官员站了出来,他们武将想要继续升官,最好的途径就是战场,可如今大宋兵力有限,皇帝也不是一个好战之人,他们几乎没什么途径晋升。

如今好不容易碰上一个可以拿捏的小国,结果这群文官又逼逼赖赖的,让皇帝放弃的了反击的打算。

“陛下,王献勾结外贼倒卖兵器是罪,但交趾私自购买我大宋兵器也是大罪,如今藩国大罪,陛下当行宗主国之权,下旨谴责罪臣,并下令将买卖兵器之官惩治。”

“原来韩大相公的主意就是这样一个狗屁不通的东西嘛。”

“镇边伯,你放肆!”

“陛下,镇边伯殿前失礼,臣恳请陛下赐罪。”

方休的话顿时让这群文官们找到了突破口,立马将枪口都对准了方休的失礼之举。

“陛下,镇边伯也是一时气急,才失口说出了粗鄙之言,还请陛下看着镇边伯年少的份上,原谅镇边伯。”

文官们抨击着方休,武将们自然是保护着方休的,虽然方休平时很少和他们来往,但是同为武将,这一次他们都和方休站在同一战线上。

“够了!今日召集你们是为了解决狼子野心之辈的,不是听你们在这里相互抨击的!”

赵祯明显也是生气了,每次底下的百官不是在劝他早日立储就是在弹劾方休的举止,怎么他堂堂一个皇帝就不能有偏心的人了,就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了!

赵祯距离拍案而起就差一个拍案了,底下的百官感受着赵祯的怒火纷纷闭上了嘴。

“镇边伯是何打算啊。”

“回陛下,臣请战!”

方休还没说完,身后的文官们,再次上前阻止了方休的发言。

“陛下,不可啊!”

“陛下,当以大局为重,江山社稷为重啊!”

“朕说够了!这朝堂之大,难道连镇边伯一句完整的话都容不下嘛!你们说了多少,镇边伯又说了多少,这朝堂到底是你们的朝廷,还是朕的朝廷。

让朕不要偏听偏信,广听言路,可现在阻止朕听言的正是你们。有功夫收集镇边伯的失礼,却没空去给朕调查清楚潭州之事,你们还有什么脸拦着镇边伯说话。”

听到赵祯的话,方休底下的头脸上露出了一抹微笑,之前的打压终于在此刻得到了爆发。文官们之前对方休的打压,赵祯都在忍着,方休也在等着,等的就是这个时候。

就像是玩格斗游戏一样,挨打虽然让自己受伤了,扣除着自己的血条,但却在积累着怒气值,等怒气值达到了峰值,爆发出来的伤害足以将之前扣除的血量施加在对手身上。

王献的事情,交趾的侵扰只是一条导火索,百官事到如今还在抨击着方休,而不是想着如何解决这件事才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帝王一怒,百官禁言。

坐在龙椅上,赵祯看着安静下的群臣们,深呼吸了几下,这才重新让方休发言。

“陛下,交趾不过是一南蛮小国,如今竟然胆大包天意图染指大宋国土,若不严惩一番,这让其他邻国如何看待。

若是让西夏,辽国知道,我们就连交趾小国如今都对付不了,这样一来他们还会遵守盟约嘛,辽与西夏,皆是嗜血凶兽,但凡我们露出可乘之机,他们绝对会撕毁盟约。到时候大宋对付的不仅仅是交趾小国了。”

方休的话让赵祯和其他文官们开始犹豫了,他们虽然没有上过战场,但也知道西夏和辽国人的习性,盟约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强大的约束,要是利益足够的话,顷刻间他们便会撕毁盟约。

“镇边伯,话虽如此,但我大宋此刻出兵亦是难事啊,出征的粮草需要几何,运输的路途南下遇到的山匪水寇又有几何,这些你可曾想到过。

打仗并非你等武将上阵杀敌这么简单,后方的运输,物质供给同样是大事。到时候损失的可就不是潭州一州之地了,而是整大宋的百姓了。”

或许是被赵祯的怒火吓到了,此刻反对方休的人言辞也不像之前那般激烈,反而打起了感情牌。

“中大夫这是何意,区区粮草运输的难事难道比大宋的整个江山都重要嘛,此刻动兵会劳民伤财,危及大宋百姓,那到时候西夏,辽国撕毁盟约挥兵南下就不是在危害大宋百姓了嘛。

只不过是区区山匪水寇就让你们不敢动兵了,那西夏和辽国要是打过来了,你们是不是还要开城迎拜啊。

我承认两国大战后方同样重要,但是我敢退居二线,运筹粮草,中大夫可敢上阵前线奋勇杀敌啊,武将上阵厮杀绝非莽夫行为,中大夫还望谨言慎行!”

方休每说一段话就朝着中大夫靠近一步,强大的气场逼得中大夫步步后退,最后的一声讽刺大喝,更是将中大夫吓得倒在了地上。

“陛下,山匪水寇不过是一群贪生怕死之辈,我大宋军威神勇,这些草寇见了不转头逃跑就算是有胆之辈了,他们又怎么敢抢占军队粮草。

再者我大宋此番乃是为国出战,山匪水寇也并非无父无母之辈,他们怎敢出面阻拦。

至于兵马问题,臣在此立下军令状,若臣为先锋大将,则只要南方兵马,北地军队绝不调遣。”

方休突然立下的军令状吓了在场的众人一跳,交趾虽然弱,但是以目前大宋的情况只派遣南边的兵卫去还是有些牵强了些。

而且大宋兵卫擅长守城而战,此番惩戒交趾乃是攻城之战啊。

“镇边伯莫要上头,两国交战岂是儿戏,不可轻敌。”

“陛下,臣并非儿戏,既然大宋的兵马如韩相公所言,调动困难,粮草不足,那我们就要南边的兵马,不用远征,召之即来。

而且臣并非只要这些人马,还请陛下下旨,允臣出征之事,前往大理调动藩**队。”

方休之所以承诺只要南边的人,除了率军南下行进繁杂,消耗巨大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北边的人不擅长南边的气候和战斗环境,他们去了不过是增加伤亡罢了。

而且大理同样是大宋的藩国,不同于交趾人的狼子野心,大理对大宋还是诚心的,只要赵祯下旨,大理就算心有不满也不会拒绝的。

而且大理与交趾临近,这些年他们的争斗也不少,若是让交趾占领了大宋的南边,那么大理从此以后也是难以生存了,唇亡齿寒,他们也是懂得。

赵祯沉默了,若加上大理的兵马,想要攻破交趾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只不过赵祯还在犹豫。

他是一位仁君,他为人宽厚、崇尚节俭、知人善用,而且广施仁政。怎么看都是一位鼎鼎好的君王,但这只是从大宋的历史上来看,他的仁慈不仅仅是对大宋的子民,还有那些藩国臣属。

他是仁君,但他并非明主,优柔寡断,心无定志。空有仁者之名,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仁慈应该要有原则和尺度,超过了尺度就走向了反面。王者必须善于把握时机、审时度势。

作为一国之君,仁政应有方略,英明而有主见。作为一个凡人,仁慈应有棱角,善良而有锋芒。

“陛下,天下之大,陛下虽为天家也不能顾及所有百姓,此番开战,虽然劳累百姓一时,却可保天下百姓一世啊。面对养不熟的狗,如果不痛击,苦的只有自己。”

“陛下,镇边伯所言甚是。”

“陛下,老臣请战。”

“陛下,大理既为藩国,宗主国调令他们本该遵守,况且也可以凭此看出我大宋周边的邻国是何态度。”

“陛下,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一声声请战的话音,传到了赵祯的耳朵中,他已经不年轻了,到了他这个年纪最重要的已经不是攻城略地,开疆拓土了,而是守着祖宗的家业,让其兴盛健康的传承下去。

可是,他还要忍吗?

他已经忍了很久了,年轻时的他就开始忍受了,辽国的欺辱,西夏的侵略,每一次有人劝他忍下来,毕竟就连他父亲,他的祖父,就连太祖皇帝那般神勇的人都没有消灭外敌,他又有什么本事去解决呢。

可是这一次,他有些不甘心啊,这么多年了他忍了这么多年了,西夏,辽国也就罢了,可如今交趾小国,南蛮之地的人竟然也敢来抚虎须,他们凭什么啊。

井底之蛙也敢跳到真龙面前大放厥词,这等侮辱,赵祯不想再忍受下去了,反正他的年纪也大了,今天睡下去,明天能不能醒都是问题,为何还要顾虑这么多,唐玄宗后面都会如此,他为什么不可以。

朕,大宋皇帝,中原天子,朕忍了这么多年怎么就不能享受享受了。

面对武官们的恳求,一直保持着沉默的赵祯大手一挥说道:

“众卿听令,朕决定挥兵南下,铲除交趾,让天下人明白我大宋天威。”

“陛下圣明!”

文官们还想要说些什么,但此刻唯一能抗衡赵祯的文官,韩大相公竟然闭口不言了起来,似乎也支持赵祯挥兵南下。

(sdingdiannn/ddk77160456/36705799.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