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都市现言 > 浮生之觞 > 第2章 奋斗

浮生之觞 第2章 奋斗

作者:浮世之觞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4-06-16 20:38:16 来源:顶点小说网

第二章 奋斗

喜来登酒店和环卫局在一条路上,相隔大约有五六百米,是环卫局职工聚餐的一个点儿。

这是傅士雷第一次参加单位的聚餐,新鲜感、亲切感扑面而来,就像家里过节亲人们聚在一起时的感觉。

和开会时的拖拖拉拉不同,这次人们很快就到齐了。肖局长和科长们一桌,职工们坐了两桌。上了四道菜以后,肖局长冲王孝章点了点头,王孝章便站起来,清了清嗓子,高喊着:“大家静一静,静一静。中秋佳节即将到来,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咱们肖局非常体恤下属,特意摆了几桌酒宴,来表彰大家前一阶段给单位做出的贡献。下面请肖局讲话,大家欢迎!”

肖局长站起来:“同志们,马上就到中秋节了,人常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话一点也不假,就拿我们单位来说吧,每当遇到大事的时候,每一位同志都能够以主人翁的姿态去面对,都能够给我很大的支持,让我感觉环卫局就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家里的一分子,大家彼此之间早就具备了那种亲人般的感情,所以,在中秋节前夕,我这个做局长的先请大家小聚一下,感谢大家对环卫局工作的付出,同时也预祝大家中秋节快乐。来,让我们干了这杯。”

众人争先恐后地把酒端起来。

这是傅士雷第一次喝酒,几杯过后,他感觉晕乎乎的,内心满是放松和沉醉。看着周围的同事频频举杯,笑容在每个人的脸上绽放,他仿佛置身于亲情笼罩下的家,单位的长者就像家长,和自己年龄相仿者就是兄弟姐妹,如此融洽的气氛,让他倍感温馨。

正当他沉浸在幸福中的时候,同桌有几个人站起来,端着酒杯向领导席走去。傅士雷小声问方华:“他们几个干什么去?”

方华连眼皮都没抬,夹了一个虾仁放进嘴里,边嚼边说:“还不是去拍领导的马屁!这些人哪,平时不见干活儿,但歌功颂德的本事却不小,这个场合正是他们显本事的地方。”

那几个人走到领导那桌,哈着腰,点着头,陪着笑,说着恭维话,先敬了肖局长一杯,然后又敬了所有的科长们一杯,觥筹交错间,气氛无比和谐。

杨清美想了一下,说:“小傅,你也去给领导敬杯酒吧。”

傅士雷说:“我不去,你们俩不去,我去干什么?”

“我们俩跟你不一样,我们早就定型了。你不一样,又年轻,又有能力,将来还得发展呢。要是让领导觉得你眼里没他们,以后就别想发展了。听杨姐的话,去敬一杯吧。”杨清美劝道。

“将来有没有发展和敬酒有什么关系?”傅士雷很是不解。

“关系大了。”方华说,“你去敬酒,就说明眼里有领导,而且真正把领导当领导,那样领导就会把你当成自己人,否则的话,你再有能耐,领导不赏识,也别想有发展,弄不好人家还要防着你、挤兑你呢。”

“这和我上大学时接触的一副对联差不多,我记得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傅士雷边思索边说。

“就是这个道理。”杨清美说,“快去吧,敬杯酒并不代表你拍领导马屁,我们理解你。”

“我不好意思去。”

“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你看,你们新来的那几个不都站起来了吗?你就跟着他们一起去,省得你一个人不好意思。”杨清美指着旁边那桌。

傅士雷一看,那哥三个果然走向领导桌。他便鼓起勇气,和他们一起走过去。

那哥三个很自然地向领导们说着奉承话,这让傅士雷很羡慕,他暗恨自己嘴巴笨,最终只能见一位领导说一句“我敬您”,虽然没有新意,但总算把场合应付过去了。

敬完酒,肖局长说:“你们四个人表现不错,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但非常投入,工作效果也挺好,努力干吧,我最欣赏的就是你们这样的年轻人。”他又指了指傅士雷,“尤其是你,工作卖力,又有头脑,还有正义感,是个好苗子。不过可不能做出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更不要光耍小聪明,要踏下心来,再接再厉,这样才能前途无量啊。”

傅士雷不住地点头,他听得出肖局长话里有话,也再一次体会到了领导的威严,这种威严是绝不容许下属去触碰的。

聆听完肖局长的教诲,傅士雷正要回自己的酒桌,李科长把他叫住,单独给傅士雷斟了一杯酒,说:“小傅,我敬你一杯。”

酒桌上的人不禁一愣,在环卫局,还没有哪个领导主动给下属敬过酒,李科长这个举动让很多人都很诧异,傅士雷站在那里更不知如何是好。

李科长完全不在乎别人的感受,他竖起大拇指说:“小傅,在咱们单位,让我佩服的人没几个,你是其中之一,既有头脑,又肯付出,不像有些人,光动嘴皮子,真有事了就往后缩。凭这一点,我就应该敬你。什么也别说,干了这杯,以后就照这样好好干。”

傅士雷不敢怠慢,一口把酒喝掉。看着李科长真诚的表情,他从心底里感激这位长者。

天高云淡,空气宜人,中秋节如约而至。办公室下发通知,今天三点半下班,大家早点回家过节。三点刚过,人们就已经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提前做好了回家的准备。

傅士雷很想回老家看看,工作一个多月了,他最惦记的就是家里,他想念日夜操劳的母亲,想念关心他的哥哥、嫂子,想念可爱的侄子小宝,想念家里的一切。虽然家里的生活并不宽裕,但那是他永远的根,他的全部希望和理想就是从那里萌生,从那里滋长的。无奈家住得太远,临港镇又没有直通家里的公共汽车,就算倒几趟车回去,到家也已经很晚了,明天再倒车来上班肯定会迟到,他不想因为个人的事耽误工作。看着人们行色匆匆,陆陆续续离开单位,他仿佛丢了魂一般。

“小傅,回老家吗?”杨清美的声音传过来。

“不回了,太远,禁不住折腾。”傅士雷说。

“要是不回,今天就上我家过节吧!”

“不了,你们一家人团圆,我去不合适。谢谢杨姐!”

“你就别推辞了,我不是跟你假客气。每年都是方华我们两家一起过中秋,今年再加上你。就这么说定了,跟我走吧。”

傅士雷还想婉拒,方华一拍他的肩膀:“杨姐说的是实话,每年中秋都是我们两家人在一起,你也来吧。在杨姐家里挺随便的,姐夫那个人也很实在,你用不着拘束。”

见二人很真诚,傅士雷答应下来。他和杨清美先回家,方华回去接老婆孩子。

到了杨清美家,傅士雷看见陈庆民正在厨房里忙活,便要过去打下手,杨清美拦住他:“用不着你,我知道你会做饭,可是今天这个活儿你姐夫全都包下了,谁也不能插手,每年的大节气,他都要露两手儿,别人帮忙他就没有显摆的地方了。”

陈庆民不无得意地说:“对喽,让你们尝尝我的新手艺,保准比饭店做得好,你们就瞧好吧。”

正说着,杨清美的女儿放学回来了,她和傅士雷打过招呼,就急匆匆地进了卧室。

杨清美说:“这孩子今年上初三,正是紧张的时候,有点时间就得忙着写作业。好在她还知道学习,让我们省了不少心。”

“初三可是最关键的时候,这一步如果走得好,就能上一个好高中,也就意味着将来能上一所好大学,她可得抓紧哪,有可能这一年就决定了她的一生。”傅士雷说。

“可不是吗?我们也是这么说的。不过一上初三,作业太多,每天到半夜还不一定能写完,让人看着心疼。”

“她的成绩怎么样?”

“成绩还可以。我们不图别的,只想让她上完高中,考个好大学,将来有个稳定的工作就行了。”

不一会儿,方华一家三口也来了。互相认识以后,方华拉过身后的胖小子,说:“快喊叔叔、阿姨。”

胖小子脆声声地喊了两声,杨清美赶紧一把抱过去,亲了两口,说:“你看这小程程,才两个月没见,又长高了。”

方华的妻子说:“可不是吗?整天没事,就知道吃,能不长得快吗?”

傅士雷摸了摸程程的头,问:“程程,几岁了,告诉叔叔?”

“五岁了。”程程回答。

“上学了吗?”

“上幼儿园中班。”

“老师喜欢你吗?”

“喜欢!老师还让我给小朋友们讲故事呢。”程程的脸上满是骄傲的神情。

傅士雷刚想赞美两句,方华的妻子说:“喜欢什么呀,才开学一个多月,就让老师请了好几次家长。”

杨清美赶紧提醒:“那你们得和老师沟通沟通,不然会耽误孩子的一辈子。”

“是啊,我们也沟通了。前几天,我们给老师送了点礼,这下再见面,老师就经常夸孩子了,要不才不让程程给小朋友们讲故事呢。”方华的妻子一脸无奈。

方华向妻子使了个眼色,冲孩子努努嘴。妻子会意,抱着程程到阳台上玩。

方华这才说:“现在呀,孩子上学都这样,谁不给老师送礼,老师就会给谁小鞋儿穿。我琢磨着,程程之前总被老师请家长,有可能是教师节我们没给老师送礼,这才借着中秋节的名义给老师送了个红包,这不,立马就见效了。”

“是啊。”杨清美压低了声音说,“我们家辰辰不就是吗?初三这么关键的时刻,不打点好老师哪儿行啊!”

听着这些很遥远的事情,傅士雷忧虑地问:“都这样做,那不是助长不正之风吗?”

“这有什么办法?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因为这个影响了前程吧?”杨清美叹了口气。

“就是,我们也不想这么做,但不这么做就行不通。在这方面,也没有什么原则可坚持了,一切为了孩子吧。要是工作上的事,我们是坚决不会妥协的。”方华也有些无可奈何。

“你上学的时候难道不是这样?”杨清美问。

傅士雷的思绪一下子飞回到学生时代,那时给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初中的徐老师,总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给学生们补课,正是由于徐老师的无私付出,他才有机会一步步走到今天。

“我的老师从来没找我们收过钱,有时反倒给我们搭钱。”傅士雷说。

“不可能吧,世上还有这样的老师?”杨清美将信将疑。

“我的老师就是这样,我有切身体会。”傅士雷肯定地说。

“哎,那样的老师我们怎么没赶上。”方华遗憾地摇摇头。

正说着,厨房里传来陈庆民的声音:“大过节的,别提那些烦心事了,快来尝尝我的手艺,绝对独一无二!”

杨清美重新绽放出笑容,招呼大家进餐厅。

众人有说有笑,亲如一家,融洽的气氛感染着每一个人。

傅士雷孤身一人来到临港镇工作,茫茫人海中,能够和这些素昧平生的人相识、相知,他很知足。此时,他的内心更加坚定了以前的看法:一个人,只要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工作,就能有所作为;一个人,只要地地道道做人,真真诚诚交往,就能收获友情。他感觉上天对他不薄,不但工作比较顺利,还有这么多关心自己的人。

转天,傅士雷到书店买了几本初三复习资料,给杨清美的女儿送过去。回来后,他顺便到商业街逛逛。

华灯初上,霓虹耀眼,秋风习习,皓月高悬,傅士雷不由得又想起了老家。此刻,老家虽然没有灯红酒绿的繁华,但那简朴的屋窗透出的昏黄柔光更能牵动游子的心肠,更能使人平添几多思家的愁绪。

信步走到商业街的中心地带,傅士雷清晰地记得,大前天,就是在这里,肖嘉怡带着学生来帮忙,那个飘逸的身影、那张清纯的脸庞仿佛就在眼前。街道旁的高音喇叭里一遍遍地播放着《九百九十九朵玫瑰》,若在平时,傅士雷很讨厌这种甜腻腻的歌声,可今天他却感觉这歌声异常美妙,每一句歌词都拨动着他青春的心弦。

他不由自主地从贴身的衣兜里掏出一条手帕,那是肖嘉怡上次给他擦血的手帕,洗净以后,他就一直带在身上,既想还给肖嘉怡,又舍不得还,这种微妙的矛盾心理,让他时而甜蜜,时而烦忧,时而畅想,时而清醒,他的心情就像风儿吹动的一池粼波,种种复杂的滋味此起彼伏,交替出现。

在内心深处,傅士雷明确知道自己喜欢肖嘉怡,只是喜欢而已,因为更进一步的关系他根本不敢想。他总觉得,肖嘉怡是那样地清纯可爱,是那样地蕙质兰心,自己只能是仰望其美丽的倩影,甚至连仰望的资格都没有。如果肖嘉怡是天上美丽的仙子,自己则只是地上的一只爬虫,二者有着天壤之别。而且,肖嘉怡还有一个当局长的父亲,而自己只是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要家世没家世,要权利没权利,要钱财没钱财,根本就不配赢得肖嘉怡的感情。他一直把喜欢肖嘉怡看成是一种奢望,甚至有的时候他觉得自己的这种奢望都是对肖嘉怡的一种亵渎。就为这,他曾多次暗骂自己恬不知耻,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因此,对于肖嘉怡,他仅仅是喜欢,其余的真的不敢想。可是那种莫名的感觉又让他不能不想,每当这个时候,他总有一种既痛苦又幸福、既渴望又忐忑的心情。他不恨自己的家人,他们没能给自己一个坚强的后盾,但他们却给了自己亲人的关怀,让自己知道什么叫感恩,什么叫做人。但他真觉得自己从各个方面来说,都只配偷偷喜欢肖嘉怡,那挥之不去的音容笑貌只有在梦中才会给他带来无比的甜蜜。

他抚摸着那条手帕,愣在那里很久。这时他又想起了肖嘉怡说过的话:“你可别忘了还我一条手帕呀!”他知道肖嘉怡是在开玩笑,但他还是不自觉地走进了万隆商场。

进了商场,傅士雷立刻被琳琅满目的商品晃花了眼,再看价钱,更是让他羞得直捏自己的衣兜。此时他才意识到,自己辛辛苦苦挣了一个月的工资根本买不了什么东西,这让他真正有了囊中羞涩的感觉。他不敢再看了,直接找卖手帕的地方,可偌大的商场,好像根本就没有卖这种小商品的柜台。最后好不容易在一个把角儿的地方看到他需要的东西,一问价钱,让他大吃一惊,一块小小的手帕竟然要四十五块钱!他死活往下杀价,可对方就是不松口,好像看准了他非买不可似的。

看着他犹犹豫豫的样子,售货员用轻慢的口气说:“不是本地人吧?这可是正规的大商场,不比外面的小摊子,想还价就还价。我们要的价可是有物价部门审核的,是明码标价,不能降的。”

她见傅士雷不说话,继续说:“不过,说实话,你倒是挺有眼光,这上面的图案可是手工绘制的,这年头儿,手工绘制的都比机器织的要贵。这东西,要是送给女朋友,特有面子,如果送外面买的几块钱一条的那种,那多栽面儿啊,你说是不是?”

听着售货员不冷不热的话,看着那令人生厌的表情,傅士雷没再多说,用手指了指那条白底绿花边的手帕,说:“给我拿那条吧。”

售货员一边夸傅士雷识货,一边高兴地把那条手帕递到他手里。傅士雷仔细看了看,挺满意,他觉得这条手帕特别配肖嘉怡的那条裙子。于是,他不再犹豫,迅速付了账。

来到街上,那轮玉盘已然挂在头顶,皎洁的月光照得四周明净而安谧。抬头看着月宫中的玉兔和桂树,他不由得想起了家乡的圆月。小时候,每次过中秋,吃完团圆饭以后,母亲都要带他来到院中,看那黑色天幕上挂着的玉盘,给他讲嫦娥奔月和吴刚伐桂的故事,他总觉得那时是最温馨最幸福的,他也时常随着母亲的故事而心驰神往,飞向天空,飞向月宫,飞向更加遥远的地方。而如今,自己身在异乡,孤身一人为了理想而奋斗,不能和最亲的人共叙离情,心中的凄凉自是难以抑制。

正在他凝神呆立的时候,忽然身后有人拍他的肩膀,他一惊,猛然回头,竟是那个抢肖嘉怡包的人。没等说话,那人满脸堆笑地说:“哎哟,大哥,果然是你,咱们还真是有缘。”

傅士雷板着脸问:“咱有什么缘哪?”

“怎么没缘?上次遇到大哥你,咱是不打不相识,这次在街上闲逛,又遇到你,这不就是一种缘分吗?”那人很认真地说。

傅士雷不愿意和他多纠缠,就说:“你说有缘就有缘吧,我还有事,先走了。”

“别走哇,大哥!我还欠你二十块钱呢,今天正好遇上,还你。”

傅士雷没想到他这么讲信用,伸手拦住他,说:“算了吧,不就二十块钱吗,你也别放在心上。既然你说咱们有缘,就当交个朋友吧。”

“我就知道大哥是个爽快人,不会讲究小节,我特愿意交你这种朋友。这么着吧,反正闲着也没事,干脆我请你喝酒去吧。”

“不用了,我已经喝过了。”

“那是从别的地方喝的,跟我没关系,现在是我请你,大哥得给我这个面子,不然就不够朋友了。”说完,他吹了一声口哨,从四下快速聚拢过来三个年纪更小的青年。

三个小青年来到那人跟前,躬身喊道:“大哥”。

那人把脸一绷,指着傅士雷说:“你们眼瞎呀,这才是大哥,快喊!”

三个人立刻转向傅士雷,齐声喊道:“大哥”。

看着傅士雷惶惑的样子,那人说:“大哥,忘了自我介绍,我叫马子义,这几个都是跟我混的小弟。我是他们的大哥,你是我的大哥,他们当然喊你‘大哥’了。”

“别这样,还是让他们喊你‘大哥’吧,我担当不起。”傅士雷说。

“嗐,这‘大哥’就是一种尊称,是说你说话、办事够朋友、讲义气,也没别的意思。得,咱也别争这个了,走吧,大哥,喝酒去,我请客。”

傅士雷上大学的时候,同班的哥几个也都称兄道弟,参加工作以后,住单位宿舍也和周永军他们称兄道弟,但他觉得那种关系和眼前这几个人不同,所以,他坚持说:“你们几个去吧,我还有事,就不去了。”

“大哥,你这就是瞧不起我了,我是真心实意邀请你,换了别人我还不给这个面子呢。”马子义瞧了瞧旁边的几个小弟,“你们说是不是?”

那几个人齐声称“是”。

其中一个留着板儿寸头型的小弟说:“大哥,你就去吧,义哥经常跟我们提起你,说你既能打,又讲义气,今天碰见了,你就给个面子吧,我们也趁这个机会敬敬大哥。”

傅士雷向来吃软不吃硬,一看这几个人近乎哀求的表情,便同意了。

他们来到一条僻静的街道,马子义指着前面的一个小饭店说:“大哥,不怕你笑话,兄弟我现在只能请你到这样的小店,等我真正有钱了,一定请你吃大餐。这个小店的砂锅丸子不错,咱去尝尝。”

进了小饭店,马子义等傅士雷坐下以后,自己才坐下,其他三个人也才跟着坐下。马子义喊来老板,要了五份砂锅丸子,又要了一箱啤酒。

傅士雷很少说话,更多的时候是听他们几个在那儿海阔天空地瞎侃。从聊天中,傅士雷了解到,马子义今年才二十岁,中学毕业以后,由于成绩太差,没考上高中,就一直在社会上混。有人给他找过工作,可每次他不是嫌活儿太累,就是嫌钱太少,最后干脆什么也不干,就整天这样混日子。他父母在他上初一的时候离婚了,谁也不要他,他只能和奶奶住在一起,日常生活全由奶奶照顾,可前年奶奶也去世了,那些亲戚们看他整天不学无术,生怕他惹出什么祸端牵连上自己,就都躲得远远地。其他那几个小弟和马子义的情况大同小异,都是因为各种原因而过早地进入社会。

两瓶酒下肚,傅士雷忍不住劝了几句:“你们年纪还小,整天这样混下去也不是长久之计,我看还不如先找个工作干着,等以后有机会再去干自己喜欢的事。”

马子义摇摇头:“大哥,我的几个亲戚也是这么说的,可是你不知道,像我们这样既没文凭又没后台的人,就算找了工作,受累不说,还总遭别人的白眼儿,甚至经常被人家欺负,我可受不了那种窝囊气,倒不如现在这样,落得个逍遥自在。”

傅士雷想起马子义抢包的事,禁不住说:“不工作也不是正道啊,总去干一些偷偷抢抢的事,早晚会进去的。”

马子义脸微微一红,端起面前的啤酒一饮而尽,之后抹了抹嘴说:“大哥,那都是过去的事了,从今往后,我再也不会干那些下三滥的事了。我向你保证,我要是再干糟蹋老百姓的事,天打五雷轰!”他挺直了身子,拍着胸脯说,“我们现在给别人看场子,挣的钱够花了。”

“什么场子?”

“赌场,那地方钱多。”

“那可是犯法的事呀!”

“没事,我们也不赌,就是替别人看着,防止有人闹事。公安局就是来抓,跟我们也没什么关系。”

“怎么没关系……”

“就算有关系,关系也不大。今天初次跟大哥你喝酒,咱不谈这个了,来,干杯!”

傅士雷知道劝也没用,况且又不是自己的事,便不再过问。到底刚刚二十多岁,年轻人的豪气犹在,他和马子义每人拿起一瓶,嘴对嘴喝了个精光。

马子义竖起大拇指说:“大哥,你不但够义气,酒量还这么好,来,咱们接着喝。”

马子义虽然是个粗人,但傅士雷并不讨厌他,在马子义身上,傅士雷总觉得有一种自己没有的东西,或者说自己身上也有,但就是埋藏得太深,没有显露出来。至于这种东西具体是什么,他也说不上来。反正,和马子义接触,自己是放松的,是真实的自己,这就足够了。思家的感情阵阵袭来,傅士雷彻底放开了,他想用酒精麻醉自己,压制住那种感情。

异乡异地,非亲非故,喝酒畅聊,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几个人喝得昏天黑地,也不知道喝了多长时间,更不知道喝了多少酒,反正都醉得差不多了,马子义坚持送傅士雷回宿舍。

到了环卫局门口,马子义拉着傅士雷的手,醉醺醺地说:“大哥,以后要是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兄弟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在临港这屁大的地儿,你兄弟我说话还是有点分量的。”

傅士雷也是醉话连篇:“别开玩笑了,兄弟,我能有什么事找你呀,我要是找你还不让人笑话呀,怎么说我也是有正经工作的人,你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我的事不用你帮忙。”

“话不能那么说,大哥,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只要大哥用得着我,我决不含糊。”

“得了吧,我有事也不会找你。”

“那大哥就是看不起我马某人,怎么着咱们也哥们相称了,你不答应我可不行。”

“那好,我就答应你,看看你到底能给我办什么事?”

“一言为定,大哥可不能反悔。”

“一言为定,决不反悔。”

“这才够义气,我没有看错你这个大哥。”

目送傅士雷进了大院,马子义才招呼着三个小弟晃晃悠悠地走了。

(sdingdiannn/ddk25554146/36705857.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