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历史 > 隋唐:我握玉而生,成中兴之主 > 第154章 你也配和我谈功绩

雄阔海说完后,大臣们沉默了,他们虽然也知道自己必须要反对,但是一时间也找不到反对的理由。

科举制的确可以说是完美的政策了,完美地适应了当前大隋的情况。

真要反对,那就是无理取闹了。

杨丹见大沉默一时都在沉默,便继续朗声道:“当初我说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的之后,得到了很多大臣们的吹捧。”

“所以啊,我当时还以为,我大隋的大臣们,都是真的一心为民的好臣子。”

“可是现在看来,原来你们的一切,都是装出来的。”

“还要为万世开太平呢,触犯到你们自身一丝利益的时候,你们就要急得跳脚了?”

“所以说你们是一群鸡鸣狗跳之辈,难道还说错了不成?”

此刻,大殿之中的大臣们,都面红耳赤,低下了头,甚至有不少人都不敢和杨丹对视。

因为杨丹的说没错,他们这些大臣们,又哪儿能不知道,之前科举制推行之后,对大隋带来的好处有多大?

但是出于他们各自家族的利益,所以他们才站在了对立面。

杨雄面色无比难看,满脸通红,他心中更是憋屈不已。

他杨家自从前北周时代就追随杨坚,可以说是真真正正的从龙之臣,而他本人也素来以忠诚在大隋朝廷立足,什么时候又被人如此的羞辱过?

他杨雄甚至敢说,什么虞庆高颖,就算是杨坚,也不可能这样羞辱他。

下一刻,杨雄大声反驳,“小皇子,今日你这般说法,未免有些太过于偏激了。”

“我杨坚又有何错?难道我杨家为了大隋,付出了这么多,你就一点儿都不顾及了吗?”

“难道我杨家为大隋付出的三代人人心血,日后还不能给子孙一点儿阴庇吗?”

“你今日的所作所为,所言所行,未免也太寒我们这些老世家的心了。”

杨雄激愤不已,他爹的时候,就开始追随杨坚的杨坚,到了他这一代,更是为杨坚打天下付出了无数,如今他的儿子,也开始为大隋付出了

所以在他看来,就算是他们有错,也不应该受到杨丹的这般羞辱。

而且杨雄的一番话,也说到了那些反对科举制的大臣们的心窝子里去了。

他们反对科举制,不就是为了祖先对后代的那一点儿荫庇吗?

“是啊,是啊,杨大人说的不错,小皇子殿下你说的话,未免有些太寒人心了。”

“杨大人所言极是,难道我们这些追随大隋的世家的功绩,就完全被小皇子给忽视了吗?”

杨丹冷眼看着这些大臣们,他现在很想笑,功绩?

这群大臣们,竟然和他谈功绩?

“好了,够了!”

“你们真是好笑的很啊,祖宗的功绩?你们难道觉得,祖宗的功绩,就能够让你们的衣食住行,都来自于民脂民膏?”

杨丹说完之后,走到杨雄的面前,一把揪住杨雄的袖子,把他拖到最前方,当着众人的面前,杨丹和杨雄对峙。

“杨大人,我且问你,你现在有什么资格,做到如今的这个位置?

“你对大隋难道有什么天大的功绩?有什么杰出的贡献?”

“我皇叔身为皇亲国戚,为大隋更是浑身是伤,如今他却官居你之下,你何德何能能居于靠山王之上?”

“你对大隋做出的贡献,又能否比的过我杨丹的千分之一?”

“马镫马蹄铁,你能制造的出来?”

“科举制的完善,你能想的出来?”

“新法学,你可有半分功劳?”

“你杨雄,不过是靠着你爹留下的家族产业,才混到今天的这个位置,你又有什么资格,站在我杨丹的面前口出狂言?”

“所以,就凭你,也配跟我跟朝廷谈功绩?”

“我所知道的,有一个草莽,他的名字叫徐茂公,他的能力比你强一万倍,可就是因为他没有晋升途径,才迟迟得不到重用。”

杨丹说完之后,杨雄气得连呼吸都不顺畅了,鼻子也早就歪了。

是,我杨雄是比不过你杨丹。

我杨雄是做不出来马镫马蹄铁。

我也完善不来“科举制”这样的国策。

我甚至连新法学都不能插上一脚。

但是也不至于连一个草莽都不如吧?

徐茂公?从来都没有听说过,他怎么就特么比我强一万倍了?

杨坚和其他大臣们,听到杨丹嘴里突然蹦出来的一个“徐茂公”,也都是一愣。

徐茂公?这又是何方神圣?为什么堂堂小皇子殿下,又会认识一个草莽了?

只是杨丹接下来的话,一下子又把他们的注意力给转移了,让他们也没有再去注意什么“徐茂公”了。

“就算是实行科举制,难道你们这些世家,就没有什么特权了吗?”

“世家门阀出生的孩子,天生的条件,不就要比寒门弟子更加优渥的啊?世家门阀的孩子,眼界和思维,又岂是百姓之子可以比拟的?”

“科举制选出来的人才,那一定都是能治理一方的大才。”

“若是你们这些世家的孩子,有真才实学的话,又怎么会怕科举制的推行?”

“说到底,你们不过是害怕那些有真才实学的士子们,得到了本就该属于他们的东西而已。”

杨丹说完这些之后,胸口都在不断地起伏。

在大殿之中,他大骂了百官们半个时辰了,他的嗓子也都有些嘶哑了。

但是杨丹也骂的是酣畅淋漓,他自己也痛快的很。

杨丹丝毫不担心自己的这些话,会让大臣们都厌恶自己,因为他相信,即使再多的大臣反对,杨坚也觉得是支持科举制的。

如果杨坚不支持,他又怎么会推行了那么久了呢?

如果杨坚不支持,他又是怎么想出科举制的前身来的呢?

不过现在,科举制的完善,可是他杨丹。

所以杨丹一是科举制的开创者,二也是新法学的开创者。

要是科举制持续下去,那他杨丹的门生故吏,估计都得遍布天下了。

到时候,朝堂一半以上的大臣,估计都要是他杨丹的门生了。

(sdingdiannn/ddk15837308/36705705.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