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满唐华彩 > 第86章 会当凌绝顶

满唐华彩 第86章 会当凌绝顶

作者:怪诞的表哥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08-25 14:43:17 来源:顶点小说网

第86章 会当凌绝顶

长寿坊,颜宅。

院中的柳树长出了新叶,随风拂动,颜家二郎正端坐于树下认真习字。

长廊上一颗彩球滚过,两个婢女追逐着穿彩裙的少女,传来欢笑声。

主屋中,韦芸带着仆妇端着热水进来,颜真卿已坐在胡凳上睡着了。

“郎君昨夜熬了一夜,一会早些歇吧。”

颜真卿睁开眼,边泡着脚,抬手让韦芸坐下,唤着她的小字,笑道:“弦娘不必忙了,我有幸娶了你。”

夫妻二人随意说着闲话,偶然间提及了不久前发生在街对面的凶案来。

“不到弱冠的少年郎,竟有人痛下杀手。”

“痛下杀手?实则只裂了衣袖,那小子的障眼法罢了。”

说话间,一颗彩球跃过门槛,颜嫣跟着小跑进来,也不胡闹,行了个万福,挤到韦芸身旁坐下,说笑了几句,老实听父母聊天。

“发生在长安县衙边上的案子,岂瞒得了我。”颜真卿道:“人还好端端的,血却洒了一地。我亲自看过,那是鸡血,而非人血。”

韦芸讶然,问道:“为何如此?”

“想必是他得罪了吉温,自保之计而已。”颜真卿叹道:“这酷吏横行多年,这次是栽在这只小狐狸手里了。”

“郎君既能看出来,那旁人若也能看出来,薛白又如何是好?”

“做得如此粗糙,可见他不怕有心人察觉。无非借此事表明虢国夫人会为他强出头,使欲害他之人心生顾虑。”

韦芸听得叹息,道:“小小年纪,也有许多人欲害他?”

颜真卿想着这两年的朝堂局势,微微苦笑,道:“除掉了吉温,恰保住了李北海公。”

这是长安县令贾季邻给他透露的消息,称吉温复官之后打算继续之前没办完的案子,攀咬北海太守李邕。

都是当世的书法大家,颜真卿遂写信提醒李邕防备。

“阿爷。”

颜嫣坐在那听着,旁的都听得明白,唯有一点不解,问道:“为何虢国夫人会保那厚脸皮的小狐狸?”

“想必有些原由吧。”颜真卿轻描淡写地略过这话题,道:“往后与那小子少来往些,莫再收他礼物了。”

韦芸应道:“是妾身疏忽了,以为只是一盒糕点。”

颜嫣此前分明提醒过那盒糕点不便宜,此时却笑着解围道:“可是很好吃啊。”

颜真卿脸上不由浮起笑意,心知这女儿小小年纪便是伶俐又知疼人的,只是身子骨弱,让他开怀之余,难免又有忧虑。

~~

次日,到了县衙,颜真卿处理过几桩公务,瞥见文书下压着的一份字帖,才想起那日忘了给薛白。

那小子近来去了国子监,想必正是忙的时候……

“清臣。”

“县令来了。”

颜真卿抬头看去,见到了一袭红色官袍,是长安县令贾季邻踱步进了公房。

贾季邻是开元二十三年的状元,被榜下捉婿而娶了京兆巨富之女田氏,后来攀附李林甫,青云直上,十二年间官任京县县令,可谓顺遂至极。

可惜,这般完满的人生却也有忧愁,他年逾四旬,膝下却无一儿半女。求神问佛,道是平生作恶多端,需有善行。

因此缘故,贾季邻近来一直在暗中行善,比如,这次便偷偷让颜真卿提醒李邕。

“清臣又这般看我,然我亦无可奈何。萧京尹又催了,城南那数十户人家积欠的租庸调……”

“若是交了,他们便要破家败产了。”

贾季邻摆摆手,不再多谈。

他如今对升官兴趣大减,既然来催过了,懒得再多谈这种麻烦事,坐下与颜真卿闲聊起来。

“对了,还未恭喜清臣收了个好弟子,又赋了一首传世名篇。”

“弟子?”

“清臣还想瞒我不成?近来便是长安小儿也能念一句‘离离原上草’,朗朗上口。”

贾季邻作为状元,对这首诗十分推崇,不住点头夸赞,唯在最后提了一件小事,道:“唯独他字写得不太好,若非特意说了,谁能想到是你的弟子?”

颜真卿当即叉手行礼,解释道:“县令误会了,他并非我的弟子。”

贾季邻本来不过是闲谈,见他忽然如此郑重,微愣了愣反应过来,摆手安慰。

“清臣可是担心有损你的名声?不必在意,国子监许多人都说了,薛白作出如此诗赋却不擅书法,必是天赋的原因,与清臣的教导无关……”

~~

国子监,太学馆。

“五庙之孙,祖庙未毁,虽及庶人,冠,取妻必告,死必赴,不忘亲也。亲未绝而列于庶人,贱无能也。敬吊临赙赗,睦友之道也……”

郑虔手持书卷,正讲到《礼记·文王世子》。

杜五郎打了个大大的哈欠,泪水都从眼角挤出来了,忽然,他耳朵一动,探头看去,坐在前方的杨暄正在那低头玩蛐蛐。

国子监四个学馆里,国子学馆中多是三品以上高官的子弟,太学馆则是五品以上官员子弟。杨暄的父亲杨钊虽未到五品,手段却不凡,早把杨暄送进来了。

至于他与薛白,自然是因为孝行……想到这里杜五郎被自己逗笑了。

看了一圈,就没几个人在认真听学,只有薛白还端坐着,颇艰难地跟着郑虔啃读书上的内容。

杜五郎探头过去看了一眼,见他书上都是奇怪符号,遂低声问道:“伱还断句了?”

薛白点点头。

“《礼记》我在家就学过,没想到在这国子监许多人还不如我。这般下去,生徒如何能比得了各州县来的乡贡……哎哟。”

杜五郎还在小声嘀咕,后脑勺已挨了一下戒尺。

郑虔博带峨冠从他身边走过,口中还在诵读,手里的戒尺已再次扬起,“啪”的一下重重打在杨暄的手背上。

小蛐蛐掉到席上,须臾跳得不见踪影。

杨暄痛得都不知用哪只手摸另一只手才好,恨不能大嚷一句“阿娘,他打我!”

郑虔却已绕到另一边去了。

杜五郎不敢再乱动,耳听着那乏味的文章,连打了几个哈欠,头越埋越低,终于是睡了过去。

“适东序,释奠于先老,遂设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

这一觉睡得很香,醒来时口水都已干了。

转头看去,斜阳从西窗洒到薛白那笔直的身影上,他皱着眉头,学得依旧吃力。杨暄也睡着了,还在打着呼噜。

一声钟响,郑虔合上了书卷。

众生徒起身行礼,这乏味的一天终于要过去。

“暮鼓前还来得及,我们骑马去丰味楼用晚膳吧。”杜五郎拉过薛白,“若再让我吃国子监的给食,我真的……”

杨暄还与人在打闹,闻言转过身,道:“薛白,我听阿娘说,你与我阿爷交好。那往后你便跟着我,称我为‘渠帅’,现在可以带我一道去丰味楼了。”

渠帅就是对无赖头子的称呼,杨暄这却是要收薛白当小弟的意思。

薛白笑笑,道:“我还得去向博士请教,不如也一道吧?”

杨暄对这种事嗤之以鼻,讥笑着走开了,还留下了一句千金之言。

“聪明人都是等阿爷荫官,谁还读书啊?”

“唉,生徒真的会不如乡贡的。”杜五郎叹息一声,“既然甩开了这傻子,我们走吧。”

“我真要去向博士请教。”

“其实你若有不解,问我也可以,我经籍学得还不错。”

杜五郎是不情愿但还是随着薛白一起去了公房,远远的便看到几个古板的司业、博士的身影,让人十分不自在。

“我这在等你。”

“好。”

等了好一会,旁的生徒们都已经去用膳了,一群文人谈笑风生地从公房中走出来。

薛白亦在其中,向杜五郎招了招手。

“走,随先生们去饮酒。”

“什么?”

“杜子美来了。”薛白道,“去给他接风。”

“杜甫?”

“不错。”

杜五郎掰着手指算了一下,道:“虽然是远支了,但若算辈份,他比我阿爷还高一辈,比我高两辈。”

“走吧。”

“我们为何要去?”

薛白理所当然道:“结交朋友,瞻仰诗人。况且今年春闱,我们正该好好观摩,以备来年。”

“你就不考虑他们是博士,我们是……”

杜五郎说到一半,连忙跟上薛白。

他们与先生们一起,从小门出了国子监,直接进了街对面的一家酒楼。

这酒楼后院便是旅舍,住满了赴京应试的乡贡举子,热闹非凡。

郑虔面子极大,刚一进堂,马上书生主动让了一张桌子给他们。

“郑太学来了,我们挤一挤,均张桌子出来。”

“哈哈。”郑虔大笑道:“今日不论师徒、年岁,皆是忘年交!”

唐人的豪放、洒脱、不拘小节,唯在这种时候显得淋漓尽致。

众人在大堂落座,杜五郎抬眼看着这些他阿爷年岁相当的高官名士,只觉好生不自在,大股如长了钉子。

好在郑虔、苏源明并不像在学堂上时那般威严古板,反而很是豪爽,凡有好友进来,便朗笑着引见。

“次山来了,这两位是老夫的小友,敢在御前胡乱拼凑的薛白,杜家小子杜誊。”

“诸君有礼,元结,字次山,河南府乡贡。”

彼此见礼,元结时年二十八岁,身材高大,相貌堂堂,眼神清朗,举手投足之间透着一股自信昂扬之气,显然是个文武双全之人。

苏源明很欣赏这个年轻人,拍着他的肩道:“今日还是贡生,春闱之后便是国家栋梁。”

郑虔评价道:“以次山之才华,今载登科,已算太晚了。”

“郑公谬赞了。”

“子美呢?未与你一道来?”

“就在后面。”元结笑道:“他嫌酒楼里的酒贵,非要自去沽酒。”

“郑太学、苏司业,多年未见了!”

忽然听得一声朗笑,众人转头看去,一个身着粗布衣的中年男子迈入店中,人未到而声先至。

“上次见苏司业还是十年前同游兖州。且尝尝我在街边沽的浊酒,人活于世,若只肯饮美酒,未免太过无味。”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苏源明大笑道:“杜子美你若想省钱,大可直言。”

“……”

薛白目光看去,却觉眼前的杜甫与他印象中那个忧国、落魄的形象完全不一样。

这中年人三十五岁上下,虽穿的是布衣,但气格雄浑,给人的第一感觉竟然是……狂。

两个装得满满的破旧酒囊被丢在桌上,与康家酒楼的精美瓷器一对比,显得颇为寒酸。

杜甫的衣袖上缝着两块大补丁,但他该是富过,腰间系着条鹿皮带,上面挂着个绣金线的小包,看得出材质很好,不过都非常旧了。

小包里面装得鼓鼓囊囊,好像还塞了一支毛笔。

杜甫对这些浑不在意,说笑着已在一众锦袍中坐下,神态自若,甚至还有傲气,以他的才学为傲,不认为有任何外物能掩盖他自身的光彩。

“来,为你引见一位诗词神童,还有一位你族中子弟……”

见了礼,苏源明念了薛白的几首诗词。

杜甫当即来了诗兴,径直起身,招过店家要了纸砚,道:“方入长安便逢如此佳篇,我亦有一诗赠薛小郎。”

话音方落,店家恰送来纸砚,杜甫拿出一支有些秃了的小笔,捏了捏上面的羊毫。

羊毫秃笔挥洒,一气呵成,笔落,诗已成。

“渥洼汗血种,天上麒麟儿。”

“才士得神秀,书斋闻尔为。”

“棣华晴雨好,服早春宜。”

“朋酒日欢会,老夫今始知。”

众人目光看去,杜五郎情不自禁赞了声“好诗!”

郑虔却是道:“相比子美旁的诗篇,只能算一般。”

薛白近来也在学诗,更能感受到这种不加思索写诗的才气,郑重谢了,道:“我才疏学浅,和不了杜公的诗作,只想到了一句残句,‘李杜诗篇万口传’,诸公见笑。”

杜五郎听着都替薛白尴尬,心想这也太才疏学浅了。

旁人却不在意残句还是全诗,杜甫煞有其事地摆手道:“我不能与太白兄相提并论。”

“好个杜子美,你素来傲放,今日如何这般谦逊了?”

“若比诗才,不怕与旁人比,谪仙却是独一无二!”杜甫丢开秃笔,挽袖重新入座,笑道:“诸君可知?三年前我便在洛阳与太白相遇,当时达夫兄也在。”

“你们互赠的诗篇我已听闻了,却还不知详细,快快说来。”

“……”

酒宴并不像杜五郎原以为的那般沉闷,相反,杜甫说起各种经历来绘声绘色,先说了天宝三载与李白同游洛阳,又说了天宝四载与李白同游齐鲁。

再提到临别时互赠诗篇,杜甫愈显得意,吟诵李白相赠的诗句,神态竟与郭千里有些相似。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好!”

众人当即举杯,仰头而饮。

杜五郎被呛了一口,转头看去,薛白动作潇洒,神色磊落,仿佛酒场豪客,其实手里的杯子里还满满一杯。

“诸君,我们都中了子美的计了。”元结朗笑道:“他说的是李太白,却是不知不觉劝了一杯酒。”

气氛当即热络起来。

杜甫亦喜欢那首《古草原送别》,似乎还看出了薛白酒没喝完,直接又与他提了一杯,由衷欢喜道:“李太白之外又有薛白,大唐诗坛如此,盛哉!”

元结莞尔道:“长安生徒也是卧虎藏龙啊,好在薛小郎没有今朝应试。”

杜甫举杯一饮而尽,傲放之态尽显,醉醺醺道:“这一科便是再卧虎藏龙,状头也当在你我之间。”

周围乡贡举子纷纷看来。

薛白一直在看着杜甫,先是惊讶于他的狂,却忽然了然。

是啊,也就是这样的杜甫,才能放出那种狂言。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连名重天下的北海太守李邕听说杜甫游齐鲁,都特意赶去设宴款待。

如此才华,立志要取一个状头又算什么?

“子美醉了。”苏源明摆手向周围坐人摆手而笑,“诸君不必介怀。”

“哈哈哈,以杜子美之才,只要个状头,谁不服气?!”

有人这般喊了一句,大堂中众人大笑纷纷举杯,果然无一人敢不服气。

热络的气氛遂更上一层。

杜甫不知何时拾起了那根秃笔,又提了一首诗。

……

杜五郎饮了几杯酒下肚,连自己国子监学生的身份都忘了。唯遗憾杜甫只给薛白赠了诗,反而忽略了他这个杜家子孙。

醉眼朦胧中看去,墙上那诗却是一首旧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抱歉今天第二章又要晚,杜甫不好写,我改了几遍,最后还是选了这个风格……

(sdingdiannn/ddk54408392/141952941.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