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兴汉室 > 第一百六十八章 我其言止

兴汉室 第一百六十八章 我其言止

作者:武陵年少时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11-06 00:10:57 来源:顶点小说网

“亲亲以睦友,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矣。”————————【毛诗序·小雅·伐木】

未央宫,宣室殿。

“记得十年前,桓公与赵公一同为我授业,桓公家传《尚书》,第一天便为我背了一段话。”皇帝停顿了一下,流利的将话背了出来,那是《尚书·尧典》里的一句话:“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然后他又说:“陈王、琅邪王虽未正式降罪,然皆畏罪而亡,恐惧国法,胜于一死。我略阅史书,以往类似之事,多以流放降爵,昭示仁德,可为何到了本朝,竟是如此?”

司空、录尚书事赵温被皇帝凝重的语气压得有些窒闷,他微微抬起身舒展了一下,缓缓说道:“孝宣皇帝曾言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昔燕王觊觎神器,除国自缢;淮南废法不轨,株连绝嗣。此皆前汉故事,至于中兴以来,德政屡施,楚王招聚奸猾,移位而已;阜陵私作图谶,但削爵禄。今陛下威信始加,正当约束人心,重整纲纪,故前有陈王等畏威,后乃有诸侯怀德。”

“《诗》曰‘亲亲以睦友’,当年朝廷穷居一隅,困顿之时,亦不忘各地诸王,大朝集会,满载而归。如今再兴汉室,仍让他们居王位、守宗庙,而不是如光武皇帝待前汉诸王……我也算是敦亲睦族了。”皇帝咀嚼着赵温为他开脱的话,陈王的下场确实该像前汉时严惩,以儆效尤,但像这样未加审谳便畏罪而死,让朝廷被动,不是皇帝的责任,又是谁的责任呢?他的目光游移,心中似有所感:“荀君,你来说。”

按顺序理应是赵温说完后,司徒、录尚书事杨彪紧接着说的,但皇帝越级点了名,尚书令荀彧仓促之间,也只能开口:“臣以为,是陈王等未能体悟陛下宽仁之心,与其说是畏罪,不如说是畏罚,此次陈国、琅邪之事,足以为戒,朝廷应发诏书,明告事由,宣达宽仁之旨,慰藉臣民之心。”

“荀君既然这样说,孟德,你又是怎么想的?”皇帝问道。

曹操思量着斟酌词句,不敢怠慢:“臣以为尚书令所言甚是,如今接连出现两次藩王自戕,朝廷势必要将事由明白宣告,以免百姓不知缘故,私下妄自非议。”

他是想将责任让整个朝廷承担,可偏有人不愿,赵温插嘴说道:“宣告事由自然是应该的,但陛下问的难道只是如今要如何么?陈王等事发,陛下已经尽显宽大,琅邪王为何还要自尽?这难道仅是一个‘畏罚’就能揭过的么?赵该上奏说是琅邪有民刻砖诅咒,难道几句诅咒就能逼得藩王自认活路断绝、不待使者便自戕躯体?”

有汉以降,藩王不法者多不畏刑,因为都是天潢贵胄,即便残害百姓,也很少获得极刑,像琅邪王这样恐惧自杀的更是少之又少,既然情况特殊,必然是背后有隐情。

曹操正要回避这个,立即反驳道:“赵该已经在琅邪国仔细察访,如有情由,他早该报上来了。”

“赵该敷衍了事,是想避责,何不将他罢黜,换个能吏!”一向亲和的赵温突然强势了起来,有目的的针对道:“车骑将军不早有此意了么?”

“赵公这是何意!”曹操皱起眉头:“就事论事,为何指摘到我身上?”

赵温不冷不热的笑道:“这难道还不是就事论事么?”

曹操压住了心头的火气,对方是皇帝的心腹,平日里虽然不出声,但自己还真不能招惹他。

“好了,你也不要说了。”皇帝拉起了偏架,止住了曹操的话头,他径直说道:“赵该这个琅邪相是刘虞保荐,眼下他必然怀有忧谗畏讥之心,不敢生事,他这里指望不上,朝廷也不能大张旗鼓的派人去查,以免惹人议论……先让徐州刺史董芬主持此事,看看这半年来有什么动静。”

司徒、录尚书事杨彪才入承明殿不久,虽说以前就做过三公,但像这样直接在皇帝面前议论国事的还是头一次,他自忖身份不敢轻易发言,此时竟悠悠说:“汉家之制,也有‘推亲亲以显尊尊’为不可易之法,查明琅邪王身前事,是一个交代,追叙琅邪王身后事,也是一个交代。如今谥号、丧葬等诸事未定,刘邈、赵该等人翘首以盼,朝廷也该早早定下……臣以为,此次丧制,可与陈国有所不同。”

皇帝坐得太久,站起身来漫步走着,听这话不禁颔首道:“太常拟的谥号,你们可有何见解?”

曹操心里已经有些慌,如果琅邪那边要严查下去,即便他这里洗的干净,主使者东海相曹仁恐怕也难逃嫌疑,他开口道:“太常所拟‘厉’谥似有不妥,臣以为,可追谥为‘悼’,既附其意,又能示以悲悼之念。”

他这里说了许多理由,赵温却是短短一句话:“臣以为‘戾’字最好。”

“可。”皇帝立即答道。

这一个字犹如一记重锤,狠狠敲打在曹操的心口,没等他回过神来,荀彧反应极快的认下了这一事实,并及时说道:“戾王无嗣,是否除国、或是外宗入继,还请陛下睿鉴。”

“琅邪不比陈国,其过失也到此为止,光武皇帝赐下的琅邪宗庙,不能轻易毁在我手上。”皇帝说道:“所谓‘父死子继,兄死弟及,天下之通义也’,阳都侯不正是琅邪顺王的嫡亲兄弟么?让他继王位,戾王的事,也许他和董芬多参与。”

琅邪安王刘据只有两个儿子,一个是顺王刘容,另一个则是阳都侯刘邈。

“赵司空命你前来,可还说了什么?”冷静了过后,刘邈面色哀伤的坐在席上,他的笑容显得有些无可奈何,枉自己以为在朝廷也算举足轻重,熟料不过是从一个人的手中跳到另一个人的手中,他凝神道:“让我对付曹操?几次都是我求他,我可没有他的把柄。”

“现在没有,并不能说日后也会没有。”诸葛瑾深深的吸了口气,说道:“今日过后,国家就会封刘公为琅邪王,与董刺史查究奸人刻字诅咒一事。”

刘邈神情变幻可谓精彩至极,他原以为自己此生再也无法走上更高一层,却没料到侄子刘熙的死竟促成了王位转移,当年被他兄长得到的王位在时隔二十年后竟以这种方式回到他手中,他不知道该喜还是悲,是该恨某些人,还是该感谢恩赐。

不过他兴奋之余,转念又是一想,上午曹操对他说的‘大礼’,是否也是这个呢?

(sdingdiannn/ddk164194/8867726.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