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都市 > 我在1982有个家 > 527.振兴天涯岛规划书(祝周末愉快哟)

开凌梭的渔汛比不得带鱼黄鱼等四大汛那般迅猛,规模小。

可它终究是渔汛,鱼群一旦出现规模还是很可观。

梭鱼们已经苦熬一个冬天,肚子里缺乏粮草,而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又到了鱼虾繁衍的季节。

所以它们一旦从远海深水区往浅海游动,就会来势汹汹。

再一个梭鱼进食有个习性,它们喜欢往陆地靠拢,或者说出现在浅滩地带,这也是人可以站在礁石上甩梭鱼的原因。

于是,围绕着爬叉岛下底撩网就来了收获。

等到傍晚退潮,渔家的汉子们再度驱动舢板、筏子开始收网,网里每每都有累累硕果。

在收起底撩网之前,天涯二号使用了大拉网。

这种大拉网要对渔船进行简单改造,需要在船舷两侧用支杆支撑出拖带渔网的杆子,杆子横向海面,上面绑着绳子,绳子上拖渔网。

于是俯瞰渔船的时候,这渔船就像在水面上展开两只翅膀的大鸟。

船舷两侧杆子拖拉渔网上开口,渔网的下开口是在船尾部位,下开口有沉子,会落入海底,于是它们带起的大拉网就像城里孩子捕捉蜻蜓和蝴蝶的网兜,把海底的鱼虾蟹贝全网进了网里。

收获更是丰盛。

王忆根据探鱼仪上提供的信息来指挥王祥海开船,捞起了一网又一网的开凌梭。

大拉网收获杂,除了梭鱼还有皮皮虾与白虾落入网里。

渔民们特别讨厌皮皮虾。

这东西背上的几丁质壳边缘锋利、腿脚又多,钻进渔网里后会拼命挣扎,损坏渔网不说,还容易伤到人。

与之相反的是白虾,渔民们都喜欢白虾。

之前岛上捕捞过白虾,王忆大概了解了它的身份。

白虾学名叫脊尾白虾,个头不大顶多长到**厘米,多数是四五厘米。

它们体色透明,微带蓝色,虾壳近乎透明,能看到里面的虾胃。

白虾喜欢待在浅海水域和岸基海边,春天的白虾干净,除了眼睛是黑色虾胃是灰色其他地方都是近乎透明的白色,可以为冰清玉洁代言了。

现在白虾肉质鲜美,个子不大但饱满,身躯鼓鼓囊囊像是秋天的豌豆,清水撒上盐巴煮成盐水虾,就能把老饕给喝醉。

但王家人更彪悍,他们用不着等着煮成盐水虾,收获之后他们挑选个头偏小的,弄到个碗里也不用水洗,直接拧开小酒壶盖子往里倒酒。

酒水没过虾,小白虾开始拼命挣扎,这时候盖上碗等一会,碗里没动静了打开盖子可以上手吃。

生腌,醉虾。

彼此不用招呼,他们擦擦手就要去捏着醉虾扔进嘴里。

王祥海拦住他们,递给王忆说:“王老师先来一口。”

王忆对生腌兴趣不大。

不过既然有人招呼自己那也不能不给面子,他便捏了一个虾进嘴里吃了起来。

虾壳本来就不硬,被酒泡过之后更软了,牙齿一碰可以连壳吃掉。

其他人见此便笑:“王老师不会吃醉虾。”

王忆随意的说:“还得把虾头给拽掉是吧?”

王祥海摇摇头,会吃小醉虾的人只吃肉不吃壳,吃的时候得吐壳。

就跟嗑瓜子一样,醉虾在嘴里用舌头挑一挑,挑出虾肉吐出壳子。

王忆觉得这可就太难了。

他看其他社员表演,结果大家伙能正经吐出虾壳的没几个,都是吐出碎裂的部分虾壳。

这让他感觉挺恶心的,社员们自己也嫌恶心,这样倒是正好成了开玩笑的点,大家伙拿着吃醉虾开起玩笑。

王忆看着石红心自己在专心研究船舵,就说道:“同志们先别光顾着自己吃,咱们是不是应该先请今天的大功臣吃点喝点?”

王东峰用肘子碰了碰石红心的后背。

石红心回过身道:“啊?说我吗?不用了不用了,我不爱吃生腌,这白虾我爱吃蒜味虾。”

“那我还爱吃炸虾仁呢。”王东虎哄笑,“蒜味虾肯定比生腌醉虾好吃。”

王忆说道:“这个简单,现在天色不早了,等咱回去家里人都吃完饭了,到时候一起去我们山顶大灶,咱做蒜味虾和炸大虾吃。”

众人顿时开心的咧嘴笑起来。

王祥海沉着的摆摆手说:“家里人都给留下饭了,王老师你别忙活了,回去了天色得挺晚了,你早点休息。”

王忆说道:“这没事,我那里有罐头瓶子装的蒜蓉,蒜味虾不就是用大蒜碎跟虾一起炒吗?我用蒜蓉炒,更快还更好吃。”

“炸虾仁麻烦,但这白虾的皮很软,直接带着面糊一起炸,炸大虾下酒不挺好?”

“绝对好。”好几个人异口同声的说。

看着大家期盼的表情,王祥海无奈的笑了笑,只能悉听尊便。

底撩网加上扳罾捕鱼,期间社员们还撒网捕捞来着,这样一来收获颇丰。

其中最多的还是皮皮虾。

这里不愧是曾经被叫做爬虾岛的地方,皮皮虾是真的多。

王忆开船,社员们在后面给渔获归类。

正所谓‘早潮没早风,晚潮点不着灯’。

海洋总是晚风比晨风更猛烈。

东南风当然比西北风要暖和,可这毕竟是农历的二月份,还是早春时节,晚上海风一吹又潮湿又寒冷。

王忆在驾驶舱里没问题,可船舱船板上收拾渔获的人受不住。

出海大家伙舍不得穿新棉袄,一身都是老旧破棉袄,海风很会找漏洞,钻进棉袄吹的人打骨头里感觉寒冷。

但王忆这边没有热水也没准备奶茶热汤,他扭头找了找,看到今天大拉网还拉上来一些海贝。

这里面有扇贝贻贝文蛤花蛤蜊等等外岛常见贝类,也有西施舌和北极贝等稀罕物。

西施舌和北极贝这两种贝类个头大,直径都能长到十公分甚至更大。

正好天涯二号上常备有固定位火炉,王忆便让王东虎倒腾炉子开火,放上铁板做了个铁板烧海贝。

火焰燃烧,驾驶舱里更暖和了。

随着铁板升温,不一会儿,硕大的西施舌慢慢地张了嘴儿,一小节白肉轻轻的吐了出来。

王忆自从跟秋渭水同居之后看谁都不再眉清目秀,他看着这西施舌感觉很疑惑:这东西怎么会得如此的名字?

后面他就知道答案了。

西施舌的贝壳里有汁水,高温炙烤变成了蒸腾的热气,带着鲜香的味道在船舱里散开,让人不由自主的口齿生津。

男人看到美女的时候,也容易有这么个反应。

第一波西施舌烤好了,王忆让船后忙活的社员们过来取了吃。

这西施舌滚烫鲜美,吃下去后能让人浑身热乎。

最后一波烤西施舌才轮到王忆。

海上吃这东西有一种粗犷的风情,戴上手套抓起一个滚烫的烤贝,另一只手用锋利的小刀在贝肉上切片。

就像内蒙人小刀切羊肉一样,切下一片塞进嘴里再来一片,期间喝一口滚烫的汤水。

这才是最鲜美的东西!

西施舌本来就是高档海珍品,83年饭店里不怎么卖这个,23年的高档饭店里倒是有,一个能卖到四五百块!

中途有这么一顿加餐补充体力,社员们抵御住了寒风的侵袭,轮流着去给渔获进行归类。

等回到了天涯岛,今天捕捞的渔获已经分好类别了,放入箱子里搬运入库即可。

这时候石红心私下里来找王忆,问道:“王老师,咱队里的渔获都怎么处理?我想挑选点好的梭鱼给亲戚,是要买还是怎么着?”

王忆说道:“你随便去挑就行了,今天捕捞到的梭鱼都是你的功劳……”

“那不行。”石红心摇头,“生产队肯定有规章制度,令行禁止,我现在是咱生产队的一员,必须得服从规章制度。”

她是要强的姑娘,可不能让人在背地里说她不好。

王忆说道:“就是几条梭鱼罢了,你真可以随便挑一下,这不打紧,生产队确实有规章制度,但这种新鲜出水的渔获,谁家需要弄几条都可以。”

石红心不好意思的说:“我不是要几条,我得要四五十斤。”

她又赶忙解释说:“是给我城里的亲戚分的,远房亲戚吧,不过对我和我妹妹有救命之恩。”

王忆问道:“这么大的恩情?”

石红心点点头说道:“王老师你知道我父亲走的早,是67年的事,那年我九岁我妹妹七岁,然后在秋天的时候我父亲没了。”

“我妈是个旧社会的妇道人家,不像我和妹妹,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从小听的就是领袖同志说的‘妇女能顶半边天’。”

“她不会摇橹,身板不行,性子也不行,我父亲一去家里就垮了。”

“秋天的时候还行,我妈可以帮其他人家做点活帮点工,从人家手里赚点鸡零狗碎补贴家用,到了冬天家家户户清闲了,我家里可就断粮了。”

王忆说道:“67年?那时候不是已经搞公社化了吗?咱们公社当时成立了吧?”

石红心说道:“是,那时候早公社化了。”

“我知道你啥意思,你是说既然已经成立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了,我家日子过得苦为啥没人接应,是吧?”

“咱们公社确实提出过八包,社员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丧嫁娶、教育医疗等所需费用都由公社供给。”

“可这根本做不到,从58年搞八包,搞了没三年就搞不下去了,社员们只能上工赚工分。”

“问题是我妈的工分太少了,养活我们一家三口太难了。”

“到了冬天没辙了,生产队没有活了,左邻右舍都穷的叮当响,家里米缸面缸全空荡荡了,我妈只好领着我们小姐妹俩去了大姨家。”

“我大姨家日子也不好过,我还记得当时缺床缺被褥,我跟我妹就和大姨家的表姐表弟挤一张床、盖一张破棉被,当时家里窗户都没有玻璃,贴的是窗户纸,窗户纸碎了,被海风一吹就哗哗响,冻得人睡不成。”

“熬到天亮,大姨一家愁眉苦脸,大姨的婆婆不是坏人,但当时确实帮不上忙了,就指着我表姐表弟他们说家里嘴巴太多了,多三张真照应不上了。”

“大姨家里给我们煮了一锅红薯小米粥,就我们娘仨吃,他们家里人只是看,我娘明白人家意思,吃完粥就领着我俩离开了。”

“当时我和我妹都懂事了,王老师,不瞒你说,我当时跟着我娘站在海边吹着冷风,看着光秃秃的礁石滩,真是心比海水都要凉!”

王忆叹气道:“我没有亲身经历过这种事,但这种心情我真能理解。”

养了孩子却不能供孩子吃饱饭活下去,但凡有良心的爹娘都遭不住!

石红心说道:“我爹这边是独苗——本来我有两个叔叔,却一个小时候生病夭折一个成年前掉海里没了,这样我妈一看自己亲姐妹家里都帮不上了,我们还有什么指望?”

“还好她当时记得结婚时候我父亲这边在城里有远亲,是他一个表姑家。”

“我娘没办法,拉扯着我们俩去城里投亲,寻思着实在不行就在城里当要饭的,听说城里有救济站,会把要饭的拉到救济站去,去了救济站也行。”

“结果打听着到了我姑奶奶家里,我姑奶奶当时也去世了,所以好些年两家不走动了。但我姑爷爷是好人,他得知我家落了难,就硬是从牙缝里省着接济我家里。”

“因为我妈是个寡妇,我姑奶奶又没了,为了避免被人说闲话,我姑爷爷就把我和我妹给留下了,让我妈带了点粮食自己回去熬冬。”

“我跟我妹跟着我姑爷爷过了一冬,靠着他家里周济还有我妈在队里忙活的工分,家里总算熬过了一个难关。”

“第二年开始,我表大伯去我们生产队找干部说了情,因为我家特殊情况,给我妈安排了两份小工但总共拿个强劳力的工分,再加上每年冬天我和我妹去我姑爷爷家猫冬,逐渐的把苦日子都熬过去了……”

王忆听的连连点头:“你姑爷爷真是一位好人。”

石红心说道:“对,我姑爷爷可好了,我和我妹都是小学没念完就肄业了,但我俩文化水平不低,就是冬天时候我表爷爷教的。”

“他那时候还没有退休,于是晚上给我俩教文化,白天让我俩写作业,慢慢的我们两个也积攒下不少文化。”

旁边的王祥海听后问:“那天给你来送亲的叔伯俩是不是就是你姑爷爷的俩孩子?”

石红心说道:“对,就是他们俩。”

王祥海疑惑的问:“我说句不中听的,按你的意思,你姑爷爷是城里人,你那叔伯看起来怎么像是农民?”

石红心说道:“72年的时候我姑爷爷在单位遇上了点事,便提前退休回了籍贯所在地,是内地的农村,当时把我叔伯他们都带回去了。”

王祥海恍然,原来是这么回事。

王忆说道:“这种雪中送炭的好亲戚必须得维护。”

“那我做主了,你就挑梭鱼吧,挑好的弄点冰块镇一镇,给你姑爷爷和几个孩子家里都送一份。”

“另外还有咱们的鱼罐头,你也给再带上一份,他们在农村现在应该也缺油水,到时候去队集体支点菜油,一家给送十斤……”

石红心咋舌:“啊?不用吧?”

王忆说道:“咱们王家人讲究滴水之恩当泉涌相报,你现在是王家的媳妇王家的人,那你姑爷爷的恩情就是咱们王家的恩情,咱们必须报答人家。”

他对王东峰说:“正好峰子跟你得回娘家,到时候顺便把你姑爷爷家的礼物给捎带上,具体给什么你们俩自己来决定。”

“别在乎钱,别舍不得出手,人家当年救了你媳妇一家子,咱要好好报答人家!”

王东峰说道:“行,王老师你放心,我现在手头上还有三瓜两枣一点钱,绝不会吝啬。”

石红心听到这些话心里热乎乎。

嫁对地方了!

王忆去把情况跟王向红一说,王向红立马答应。

老队长这辈子最佩服石红心姑爷爷这样的仗义人,他自己也是这样的人。

王忆洗洗手回去准备晚饭。

白虾已经挑选好给他送山顶去了。

两道菜很简单,蒜味虾就是蒜蓉炒虾,把虾倒入锅中干炒祛水,虾的身子红润后把一罐子的蒜蓉倒进锅里一起炒。

这蒜蓉已经调好味了,里面有油水,所以不用加任何佐料,出锅以后油水很足,连虾带蒜蓉盖到米饭上很下饭。

炸虾糊也简单,面糊里打几个鸡蛋,简单挂上点面糊送入油锅里炸。

虾糊很快变成金黄色,这比炸肉耗时短,虾比肉容易熟。

除此之外他还用小锅蒸了一些皮皮虾。

净选个大饱满的,拿到灯下看,能透过甲壳看到背上有一道宽而长的黑线。

这可不是虾线,这是皮皮虾的虾籽。

抱籽的皮皮虾最好吃。

出海作业的社员们回家收拾一番后带上碗筷三三两两的上了山顶。

时间急促来不及焖米饭,王忆下了面条。

面条和蒜蓉酱也很配。

大家伙来了后,一人满满一大碗面条,舀上一大勺子蒜蓉虾盖上去。

顿时,油腻腻的汤汁便渗入面条缝隙。

这时候汉子们用筷子简单一搅和,抄起面条进嘴里:“太香了!”

“还有炸大虾,这个更香。”前来帮忙的秋渭水用盆子往上送炸白虾。

肥硕的白虾被一层薄薄的面糊给裹住了,一口咬开,外酥里嫩。

原汁原味的自然鲜香被面糊和虾壳给锁死了,滋味鲜得没话说。

大家伙吃的‘呲溜呲溜’、‘喀嚓喀嚓’,连连赞叹。

王忆这边就着蒜蓉酱吃了点面条后便开始剥皮皮虾。

用小剪子剪掉四周一圈刺,再一块块揭掉虾壳,剩下的便是肥美的虾肉和盖在上面的长条状棕红色虾籽。

他给秋渭水吃,秋渭水吃的眉开眼笑。

这时节就该吃皮皮虾。

虾籽香虾肉鲜,太美了。

石红心看的疑惑:“王老师你真奇怪,你竟然喜欢吃水蝎子。”

王忆说道:“水蝎子?爬虾还叫水蝎子吗?据我所知水蝎子是一种淡水物种,跟陆地的蝎子一样,有毒。”

王东峰正吃的头也不抬,他说道:“咱外岛叫爬虾也叫水蝎子,不过很少有人这么叫了,都是老辈人起的外号……”

其他人七嘴八舌的解释。

原来爬虾也会在海滩上做窝,整体是一条通畅的圆洞,它洞口的水比别处黄色的泥汤清亮很多,很容易辨认。

退潮后赶海的渔家人不会伸手进这样的窝里,因为皮皮虾的扇尾有尖刺,扎一下人的手指肚,稳稳的肯定会流血,刺痛感强烈,就像被蝎子蛰了一样,于是得了个绰号水蝎子。

不过现在没年轻人这么叫了,以前年份不好,渔民才会吃这东西。

外岛老话说,‘织席的睡土炕,下海的吃虾糠’。

以前渔民作业能力差,捕捞到渔获后好点的东西都得卖掉换钱养家,自己只能吃点臭鱼烂虾或者皮皮虾这些不受欢迎的海货。

转过一天的第二天,船队继续出发去捕捞开凌梭,但连续捕捞了两天,到第三天停工了。

王向红看过天气预报,后面两天海上要起大风,倒春寒来了。

另外他领着王忆上欧人民的大帆船,去看桅杆的情况。

仔细看,桅杆上有一缕一缕的细丝,像是蜘蛛丝。

王向红介绍说:“这是天丝,咱们渔家谚语说,天上天丝飞,西南风要吹。这东西出来了,那就是要闹天的征兆。”

当天吃过午饭后,风力果然加大了。

渔船全数停航。

等到了晚上,西南风转为了西北风,寒流突然倒卷而至。

王忆没事干,学校这边一切步入正轨,社队企业有王东喜盯着,生产队的建筑工程是王向红在天天跟,他手头上最要紧的事成了帮县里旅游公司接待游客。

但那得是月底的事,还有时间。

于是他空闲下来便收拾活鲜的皮皮虾,通过时空屋给23年送了过去。

23年这边,大灶依然生意火热。

之前王忆跟邱大年商量过,大灶既然买卖好要扩军,那就把新店扩到天涯岛上去。

邱大年很听话,已经跟墩子协商着在岛上开建集成房屋了。

同时岛上的农田、水井被员工给收拾出来——倒不是收拾的能用了,而是荒废的农田区域和每一口水井都得到了标记。

要想把农田重新利用,得雇佣农民进行垦荒。

这是专业工作了。

如此一来,23年这边天涯岛重新拥有了活力。

王忆分两批次送皮皮虾,一批次是直接送入自己管辖的冷库,一批次则是倒入海里。

他相信会有这群皮皮虾会在自家渔场存活下来,因为它们本来就属于这片海域,不过是四十年前的这片海域。

皮皮虾这东西生命力很顽强,喜欢在潮汐带打洞进行穴居,像是天涯岛四周这种浅海为泥沙底的地质是它们的最爱。

解决了住宿问题就是吃喝问题,皮皮虾性情凶猛,视力十分敏锐,别看它们没有鳍,但它们靠那两溜的小脚丫子很擅长游泳。

海底带肉的都是它们食物,小鱼小虾但凡出现在它们跟前就要挨捶。

至于贝类、螃蟹、海胆、海参、鲍鱼之类,即使没有出现在它们面前也得挨锤——

皮皮虾就喜欢找贝类吃,它们善解贝衣,贝壳的保护壳在它们看来就是鸡蛋壳,很喜欢敲碎了吃里面的软肉。

王忆提前给邱大年发信息,约了今天跟他在天涯岛见面,他从昨天便过来了,晚上跟墩子睡了个上下铺。

这样王忆开船上岛,三人便见面了。

墩子看见他后用手指点了他一下、点了邱大年一下又点了自己一下,眉飞色舞的说:“好了,三巨头再聚首了!”

邱大年无奈的说:“咱们三个,三巨头?”

墩子疑惑的问:“要不然是啥?是三驾马车?三叉戟?”

邱大年斜睨他说:“不是,我的意思是,咱们三个是平起平坐的地位吗?是不是有个人不配啊。”

墩子仗义的拍拍他肩膀说:“年总你虽然比较拉胯,但兄弟一场,我待你如初心,不会对你始乱终弃,你永远是可以跟我相提并论的兄弟。”

他又对王忆说:“老板,我今天把话撂在这里了,以后不管我发达成啥样,不管年总多落魄,但只要是年总在拉屎,我就愿意给他送手纸!”

“我可谢谢您呐。”邱大年气急败坏,愣是被他一顿抢白给抢的没话说。

王忆乐呵呵的看两人斗嘴。

挺有意思。

最后邱大年被说无语了,他才开口说道:“墩总的口技见长呀,嘴皮子越来越滑溜了。”

墩子客气的说道:“没有,只不过最近看了几本书——《卡耐基魅力口才与演讲的艺术》《北大的演讲课》《批判性思维水平》……”

“等等,性思维水平是什么水平?有问题吗?为啥得批判它?”邱大年听得满脸疑惑。

墩子凝视他,然后摇摇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

王忆上去拍拍两人肩膀,领着他们在岛上转悠。

先查看一下这农田耕地、水井道路的发掘情况。

一圈转悠下来,墩子很奇怪:“老板,你没在岛上待过几天,怎么对岛屿比我还要熟啊?”

“特别是南山脚下那两块土地,一块只有两分三分的面积吧?你竟然也知道?我们都没有找到它!”

王忆说道:“这里终归是我的家乡,你以为我对它会毫无了解吗?”

邱大年说道:“老板真是农村子弟标杆,自己发达了,就回来振兴家乡。”

墩子听到这话拿出手机打开个文档给王忆看:“对了,老板你要振兴天涯岛,然后我主持着做了个计划书。”

“这上面就是有关于咱们振兴乡村的工作计划细则,可能不太完善,老板你给斧正一下。”

王忆看向文档。

洋洋洒洒好些页数。

工作计划做的相当正式,前面有纲领,什么‘四个打造’、‘四个发展’、‘三个融合’、‘五位一体与七个化’等等。

其中四个打造是目标,说的是要打造生态品牌、打造特色产业、打造休闲旅游 渔业、打造高科技5G渔业。

这不光是喊口号,下面有可操作的方向性。

拿打造生态品牌来说,这要借用生产队大灶的网红名声,充分发挥网上带货优势,将海洋渔获进行精处理,对外销售鱼鲞和海洋干货。

其中拿来举例的是‘海藻盐’。

王忆曾经从欧人民手中得到了一筒海藻盐,他随意带给了邱大年,结果邱大年用在生产队大灶上,玩出了花样。

本来这海藻盐就是王忆送过来让邱大年他们看个稀奇的,但邱大年把它用在了海鲜烧烤上,最后会撒一点海藻盐。

这盐本身确实带着一点海藻的清新鲜味,所以这成了个噱头。

那么海藻盐如果有产量,便可以贴上他们天涯岛的标签对外销售。

后面的打造特色产业,就是打造海岛散养农渔业产品。

打造“休闲旅游 渔业”简单了。

就是依托天涯岛的田园风光、渔家文化之类的资源,采取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办法,发展集种植养殖、捕捞体验、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于一体的新型产业。

最后的打造高科技“5G”渔业,本来王忆觉得这个很扯淡,但仔细看看竟然也有可执行方式。

这个说的是借助5G 的精准管理养殖方式、采用5G 无人机巡逻、无人机海洋投喂、自动驾驶机器小艇捕捞之类的手段,给传统的渔家小岛打造上一点科技色彩。

王忆站在海边往下看,看了半个钟头也只看了十分之一左右。

他收起手机递给墩子诧异的问道:“这真是你自己搞出来的东西?你有点东西呀。”

墩子嘿嘿笑道:“是我主持着搞出来的,年总也起到了一些帮助……”

“得得得,咱别在这里表功了。”邱大年挥挥手,“实际上是我们找人给制定出来的。”

“咱们市里提出了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乡村发展口号,然后国家的三农工作重心现在不也转向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阶段吗?”

“然后县里头邀请了一些乡村发展研究和渔业产业链专家搞座谈会,我知道这消息后就给承办了他们的一次晚宴。”

“晚宴之后我给几个靠谱专家送了东西,跟他们搞了搞关系,请他们给咱们天涯岛提供一些建议。”

王忆点点头:“不错,年总你手腕很高超啊,我没有看错人,你果然是一块璞玉!”

墩子说道:“我噗嗤一下子笑出声来!”

邱大年瞪着他说:“你笑个屁,没有我来铺路,后面有你发挥的机会吗?”

王忆疑惑的问:“怎么了?啥意思?”

邱大年说道:“这些专家没那么好心,起初收了礼确实给我一些发展建议,但不是这份细则书。”

“但我发现他们里面有两位是钓鱼佬,就把墩总的联系方式给了他们,墩总招呼他们来咱岛上钓鱼来着,也出海垂钓来着……”

“钓鱼佬真的厉害。”墩子感叹道,“里面人才济济,他们除了不会钓鱼,别的好像都会!”

王忆问道:“这份发展细则就是他们给提供的?”

墩子说道:“对,他们围绕咱岛上转了转,钓鱼时候没事干,就给咱们制定发展计划。”

“不过他们不吃亏,我把改装的钓鱼船给他们免费用了,而且答应他们以后随时可以来岛上钓鱼,免费吃喝、免费用船!”

王忆满意的点点头:“可以,墩总你现在手腕也相当厉害了!”

他指了指手机,说:“给我打印一份,我要带走仔细看。”

(sdingdiannn/ddk94034255/701796344.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