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都市 > 我在1982有个家 > 526.新媳妇贡献的野渔场

我在1982有个家 526.新媳妇贡献的野渔场

作者:全金属弹壳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4 12:00:15 来源:顶点小说网

这顿大餐吃过,王忆明白王向红以往的苦心了。

之前王向红说他不让办酒席是为了照顾社员们的家庭收入,简单操办,省钱用于日后生活的时候,王忆觉得不以为然。

今天王东峰的结婚酒席一摆,王忆知道厉害了:

后面还有好几家孩子也要结婚的,他们先来跟王忆约了撑帐篷的事,然后去找满山花打听去哪里采买食材合算。

满山花所需的食材并非全是王忆准备的,有些她自己能在83年买到的,王忆这边并没有给她从23年捎带。

而在83年置办婚宴所需的用品挺不容易的,拿猪油来说吧,当地不光元宵节吃汤圆,结婚也会吃汤圆,图的是团团圆圆。

做汤圆要用猪油,猪油是紧俏物资,凭票登记购买,哪怕你有票也限额,每天每户人家就是最多一斤的量。

满山花买了五斤猪油,她是连续五天去公社的供销社排队购买的。

听到这话有人便说道:“花嫂子你太老实了,多找几个人不就一下子凑齐了?”

满山花说道:“供销社上班的时候,咱生产队都上工了,咋好意思找人费工去买?对不对?”

社员们都不愿意麻烦别人,听到这话纷纷点头,然后说:

“那我得连续去一个礼拜啊,我要买七斤。”

“我家买的更多,孩子爱吃猪油包子,等到结婚的时候提前去大灶用他们的蒸屉弄点猪油大包子款待客人。”

“我准备直接杀个猪。”王祥高这边喝高了,一开口震惊一群人,“王老师委托臧建设收猪么?那我买个猪杀来用!”

不少人听闻此言而咋舌:“这得花多少钱?”

王祥高红脸膛放光芒,说道:“管他多少钱,孩子这辈子就结一次婚,现在让办酒席了,怎么也得办的体面些。”

他还指向王忆说:“王老师给咱们拍照呢,拍照留念,咳咳,所以杀个猪弄的热热闹闹,以后上年纪了看看照片想想现在的好日子,舒坦!”

有人认真的琢磨起来:“这话有道理!”

“那我得把家底拾掇拾掇,要好好操办一场酒席!”

王向红也听见了这些话,但他当没听见。

既然办酒席的事放开了,他就不好再管了。

以往都是新人的近亲们坐在一起吃个饭,顶多有交好的朋友额外找日子请来另开一桌,可这样只是一桌两桌的问题,花不了多少钱。

大开酒席之后挡不住了,十桌八桌都是少的。

在颜面问题上,外岛渔民是真舍得花钱。

王忆还想要以生产队的名义管一管,说:“给制定个标准,可不能乱花钱。”

王向红摆摆手:“别制定标准再为难人了,你制定了人家也会想方设法、拐弯抹角的去比,还不如就这么好吃好喝算了。”

“顶多是让社员们办酒席之前先提交个申请,说一下办多少桌、什么规格,要是过火了再说一说,否则没那必要。”

他告诉王忆,外岛人以往办酒席为了颜面闹出过很多笑话,不少人家是借钱贷款办酒席!

不过,满山花家的这场酒席成了标杆,以后的酒席起码不能比这一席还差。

社员们喝了酒自己说实话,有人听说王祥高要买一头猪杀了办酒席,便询问他是不是认真的,王祥高一拍大腿说:

“肯定认真的,我是谁啊?我是咱队里木工组的组长,大大小小也是个干部,家底子也有点。”

“你说我这个情况给孩子办酒席还能比不上小花这个守寡二十年的妇女?是不是?”

还真是这个道理。

对于好面子的渔民们来说,如果自己给孩子办酒席还比不上一个孤寡妇女办的,那传出去后恐怕会被人笑话‘抠门、太会过日子’之类。

不过想想也能理解,婚嫁生老这是外岛传统中的人生三大事,社员们严肃对待很正常。

酒席上的菜多,可架不住请来的宾客更能吃!

最终每一桌子菜都被干了个差不多,特别是王忆支援给满山花家里的烤肠。

纯肉烤肠,简单一蒸就是一道菜,每一桌子上都有二十根。

然后被清扫的干干净净!

王忆和王向红吃饱喝足一抹嘴准备跑路,王东峰歪歪扭扭的过来拦住他:“王老师,有、有事。”

他说话之间连续放了几个屁,还故意放响屁,一看就是稳稳的喝醉了。

王忆看他这个样子烦的不行:“你说你,今天你是新郎,怎么喝这么多?酒量不行你找黄老师给你挡挡酒啊。”

王东峰擦擦嘴露出个得意的笑容:“没没没,没事,没多。”

“结婚,好事,大家都高兴嘛!再说这都是好酒,光让你们喝了,那我不行,我心疼!”

王忆无语,冲他竖起大拇指。

牛逼嗷,老哥!

王向红问道:“你过来找我们干啥?有话赶紧说,说完了赶紧回去睡觉。”

“他来找王老师问问怎么入洞房。”王祥雄难得开起了玩笑。

王东峰说道:“嗯,王老师,怎么入——不是,不是,我是跟王老师说,那个不对,也是跟队长你说,跟你们说。”

“就是老话说,吃了开凌梭,鲜得没法说!”

王忆和王向红点头:“对,咱不是吃过了吗?”

王东峰凑上来神秘兮兮的说:“咱们那是小打小闹,就是咱们不是有罐头生产线了吗?梭鱼就能做罐头鱼。”

他说完打了个饱嗝,酒气翻涌。

王忆等他继续说,结果他不说了,就在那里嘿嘿傻笑。

气的王向红抽出了烟袋杆。

一看这个熟悉的家伙什,王东峰突然清醒了,说:“别打别打,队长是我,峰子,自己人,你别打!”

“那个啥,我找你们是、是是正事,就是吃了开凌梭……”

“鲜的没话说。”王忆不耐烦的补充,“刚才你已经说了,而且说咱们捕捞开凌梭是小打小闹。”

王东峰揉了揉太阳穴说:“噢,说过了、说过了,然后就是我媳妇知道一个开凌梭多的地方,她知道梭鱼渔汛的一条洄游道。”

“怎么样?咱们去下底撩网吧,底撩网捕开凌梭,到时候鲜的没话说!”

王向红露出感兴趣的表情,不过看看他这个脸色酡红、走路歪歪扭扭的样子,知道现在说不出什么来,便将他撕扯衣服扔进新房交给了石红心。

王东峰真喝醉了。

王向红要走,他上去伸手抓人:“队长、队长你不能走,我的好队长啊,喝酒,咱们继续喝酒!”

“你快给我回来!”石红心顾不上保持新娘子的羞涩和温婉,一撸袖子抓住他肩膀给拎了回来。

王东峰靠在她身上顿时来劲了,准备上手去脱衣服。

石红心又羞又恼直接来了个军训学到的捕俘手之背后锁。

王东峰被她锁了个死死的!

王向红说道:“小石,以后你家里就得你当家了,可得把你男人给看住了。”

石红心说道:“队长啊不对,伯伯你放心,我让他以后滴酒碰不到!”

赶来看热闹的人听了这话便起哄:

“完蛋了,峰子要得气管炎了。”

“这新娘子霸道啊,刚来第一天就要当家?”

“这股子劲头可以,像个母老虎,有虎气!”

石红心一瞪眼,说道:“知道我是母老虎还敢在这里闹腾?不怕我吃人?”

有人冲她嬉皮笑脸:“你还会吃男人?太好了,来吃我啊。”

石红心指着他说道:“行,你别走,待会我跟你打一场,先降服你。”

听到这话闹腾的汉子们便赶紧撤了。

他们知道石红心这女人是说得出做得到!

那么他们总不能真跟女人动手吧?

偏偏这个石红心威名远播,他们未必能打得过!

热闹了一个白天和一个晚上——晚上有去王东峰家里闹洞房的,不过石红心收拾从娘家带过来的嫁妆时,发现母亲肖大丫还给她收拾了一把刺刀。

石红心抚摸着这把刺刀感慨说:“这是我17岁参加民兵队伍的时候,省里武装单位的一位领导送给我的礼物,说这是我的尚方宝剑,遇到叛国投敌者、武装破坏者等坏人,可以先斩后奏!”

听到这话,有心要好好闹一闹的社员们老老实实的跟他们小两口聊了天、送了祝福,然后早早回家睡觉去了。

王东峰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第二天一大早起床去找王向红汇报开凌梭鱼群的洄游道详情。

正所谓叫花子再穷也有自己的打狗棍,外岛的渔家经过千百年对海洋的探索,不同家族都知道一些富渔海域。

这种富渔海域往往从外面看没什么,只有了解内中详情的才知道某个时间会有某个鱼群经过,这时候来捕鱼,往往便有好收成。

所以渔民也管它叫野渔场。

就像天涯岛的黑礁海,那地方很适合张网捕鱼,每当渔汛结束,他们就会在黑礁海张网捕鱼来增加收成。

石红心家里就知道这么片海域,别看她家这些年落魄了、受到欺凌了,实际上石红心的父辈以及爷爷辈都是外岛渔民里能叫得上名字的好汉子。

这点看石红心的身板和性情也能知悉一二,肖大丫只是个寻常的渔家妇女,如果不是她男人的基因好,石红心姐妹两个哪能有这好身板和勇猛性情?

石家的野渔场本来是有讲究的,说的是‘衣钵虽小但传儿不传女,传里不传外’。

介绍到这里,王东峰遗憾的说:“可惜了,我故去的岳父命不好,就生了俩闺女,没生出儿子来。”

“你这叫什么话?让石红心听见了,晚上不让你上床。”王向红严肃的批评他。

这小子都结了婚的人,可说起话来还是随口瞎咧咧,成长性还比不上漏勺这些以前的大落后呢。

王东峰受到批评后感觉委屈,说道:“这不是我的话,是我媳妇当时这么感慨的。”

王忆说道:“行行行,你继续往下说,那既然这野渔场的位置是传儿不传女,那你媳妇怎么知道的?”

王东峰说道:“我岳父他后来不是生病了吗?那病一天天的拖下去,他后来感觉情况不好了,就把位置告诉了我媳妇,最终拖着病躯领着她去看了看。”

“现在我媳妇嫁进咱王家了,她觉得这野渔场该属于咱们大集体所有……”

“好!”听到这里王向红精神抖擞,“小石这个同志呀,没浪费我的期望,确实是个好同志。”

“这样,正好大胆现在当了建筑组的组长,以后得忙活咱们岛上的建筑工作,那民兵队队长的职务先让你媳妇兼着吧。”

王东峰听到这话一愣:“队长,我也是民兵队的一员呀。”

王向红说道:“对,我知道。”

王东峰急了,赶紧拉了他一把说:“你知道你还让她当我们的领导?她成我领导了?不是,队长你是不是没明白我的意思?她成我领导了!”

王忆说道:“对,她成你领导了,这还不好吗?有事领导干,没事干领导,你多爽啊。”

王东峰满不在乎的一挥手,但随即反应过这句话里的含义,顿时咧嘴笑了。

他冲王忆挤眼问道:“你说的那个干,是我理解的意思吗?”

王忆嘿嘿笑道:“你说呢?”

两人对视一眼,一起笑了起来。

王向红没好气的说:“大清早的你俩说什么流氓话?看看你们那一脸的资本主义笑容,有个当干部、当民兵的样子吗?”

他对王东峰说:“按理说你媳妇刚进门,咱不该让她去上工,可是开凌梭的捕捞季快过去了,咱们是不是得抓点紧?”

开凌梭从立春就出现了,外岛的第一个渔汛往往是从捕捞开冰后的梭鱼开始。

不过梭鱼再怎么说也不是优秀经济鱼种,开凌梭好吃得趁新鲜,这鱼一旦冰冻了没了鲜甜滋味,那味道就要不行了。

所以在外岛各大经济鱼种里它价值不高、产量也不高,跟带鱼、大黄鱼小黄鱼、乌贼、海蜇的渔汛不能比,它不够看。

也就是石红心知道一条梭鱼群的洄游道——梭鱼洄游就跟候鸟迁徙一样,都是有固定路线的。

有了洄游道,这收获便非比寻常了。

所以王向红想组织一支队伍去下底撩网试试,能不能多弄点开凌梭回来。

就像王东峰两口子考虑的那样,梭鱼大批量捕捞后难以趁着新鲜出售所以很难赚到大钱,但要是能做成罐头鱼的话则不一样了。

梭鱼体型比较圆滚滚,截段之后适合做成罐头鱼。

王向红安排了一大两小三艘船出行。

三艘机动船。

另外天涯二号的船舱里还有几艘小舢板、小竹筏,这东西不算船了。

海上作业人员的主力都在天涯二号上,石红心受邀上船,她落落大方的跟社员们打招呼,社员们也亲热的招呼她。

别看只差一天,可结婚前和结婚后就是不一样,社员们现在把她当自己人了。

特别是得知石红心一嫁进来就捐献了一座野渔场,社员们心里热乎乎的。

他们是实诚人,嫁进来的媳妇实诚的对待他们队集体,那他们所有人也实诚的对待石红心。

于是当石红心上船后,社员们的招呼声不绝于耳:

“小石,大清早的挺冷,喝一碗热水。”

“论辈分你得叫我一声二叔,二叔给你准备了个小礼物。喏,是个小水壶,哈哈,王老师奖励给我的,别看它不起眼,实际上它保温可好了。”

“红心妹子,来一支烟?”

“滚蛋!”王东峰笑着去踢王东虎。

石红心从王祥海手中接过一个保温杯,感动的向他道谢。

王忆对她招手说:“小石队长是一把摇橹的好手,应该也会开机动船吧?”

石红心豪爽的说:“多少会一些,在民兵队接受训练的时候学过驾驶小艇,再一个平日里有时候给人家船上帮工,也跟着学了开船的技术。”

王忆说道:“那你跟着我学习一下这个天涯二号和天涯三号的驾驶技术,以后你肯定得独当一面自己开船。”

石红心对此早就满怀期待了,听到安排立马上前。

王东峰弱弱的说:“咳咳,大家伙是不是忘记我了?我也来了啊。”

王东虎掏了掏耳朵疑惑的问四周:“好像听见有人在说话?”

“哪有?是蚊子叫而已。”

“哦,是蚊子叫啊,不对呀,现在刚开春哪里来的蚊子?”

“那蚊子大,熬过了冬天,现在来叫春了。”

社员们互相说着冷笑话,三艘船一起开动。

发动机破开海浪发出轰鸣声,带起三道水花迅疾奔驰向大海。

石红心看到这一幕颇为豪迈,说道:“你们生产队——不对,是咱们生产队现在这生产力真厉害,全是机动船呀?”

王忆说道:“大船里还有一艘半机动的风帆船,其他的大船要么已经橹改机了,要么正在准备橹改机。”

“不过小船里头还有很多会保持着摇橹作业的模式,没必要都改成机动船,花钱多,造价高,消耗大。”

现在他们生产队的柴油用量一个劲的飙升。

也就是他们有徐进步这层关系,换成其他村庄生产队是买不到这么多柴油的。

虽然改革开放了,可柴油、汽油和煤油这三大油依然是限量、凭票供应。

东海的风深受温带季风型大陆气候影响,立春后常刮西南风。

只要西南风吹起来,那无论是初春还是深秋,都满含暖意。

从天涯岛往东南方向行驶,一路逆风而行,开出去得两个钟头才抵达这片野渔场。

王忆感叹道:“你们石家的祖先也是很能吃苦耐劳呀,咱们机动船开了两个钟头,你说以前摇橹的话,这又是逆风又是逆流的,得多长时间才能过来?”

石红心说道:“六个半钟头,从我们石头岛来算的话是六个半钟头。”

王祥海在航海图上做标记,他皱眉说道:“这个地方我有点印象,以前来过,前面是不是有个小岛,叫爬叉岛?”

石红心说道:“是的,海叔你是老海狼了,咱福海肯定都被你游遍了。”

王祥海受到吹捧大为骄傲,又故作谦虚的摆手说:“哪有哪有?我对咱们福海了解的还远远不够呢。”

话是这么说,但他忍不住的炫了起来:

“这边的海域不太受欢迎,平日里没什么人来,因为这里最多的是爬虾。”

“爬叉岛本来就是叫爬虾岛,那岛屿四周的爬虾尤其多,后来慢慢的传成了爬叉岛……”

他从古代传说讲到海域渔业情况,尽显了自己的博学:

“……以前我来过这地方两三次,但是每次都是捕捞不到什么鱼,倒是爬虾真不少,也是神了,这地方爬虾怎么那么多?”

王东峰说道:“爬虾多是好事,咱队里不是要办理个养鸡场吗?多捕捞点爬虾去喂鸡鸭嘛。”

王忆说道:“等等,爬虾是好东西啊,干嘛去喂鸡鸭?现在不光是吃开凌梭的季节,也是吃爬虾的季节吧?”

爬虾是皮皮虾的俗名,另外还有个俗名叫虾虎,外岛人随便叫,把它叫什么的都有。

不过叫爬虾的比较多,这东西在海里游泳的时候身体两边的小短腿便一个劲的刨水,跟在海里爬一样。

清明前后是吃爬虾的好季节,这时候爬虾很肥而且带籽,吃起来很香。

但外岛人不太喜欢。

吃起来太费劲了。

爬虾身躯一圈都是刺,不小心便被扎破手。

要说它的肉好吃,也未必有多好吃,是鲜嫩一些,可除非是大爬虾,普通的中小号爬虾身上肉不多,渔家人每年会尝几次鲜,然后就不要它们了。

去年王忆吃过爬虾,他感觉吃的不过瘾,这地方既然盛产爬虾那就抓呗!

吃不了的他往23年送,皮皮虾在23年卖的比寻常海鱼还要贵呢,清明爬虾贵过蟹这句话说的便是这回事。

石红心说:“是吃爬虾的季节,待会咱们下底撩网,肯定少不得捞到爬虾,王老师你爱吃的话,咱们弄点大的给他。”

王东峰跟石红心说过,王忆有个奇怪的爱好,不爱吃猪肉特别是肥猪肉,他爱吃海货。

石红心觉得他这是一种无私的自我奉献精神,他故意省下肉给学生吃,自己去吃学生不爱吃的小海货。

毕竟,谁能挡得住肥猪肉的诱惑呢?

这片海域有梭鱼群洄游,但不代表今天肯定能碰到鱼群。

众人都知道这点,王忆伸手接过望远镜看向海上,环顾之后说道:“我可以肯定,这里有梭鱼,而且不少!”

“今天就有?”王东峰惊喜,“那咱们的运气真不错。”

石红心有些佩服王忆:“王老师的本领才厉害,只是看看海洋就能判断出这里水下有梭鱼。”

王忆拍了拍探鱼仪的屏幕说:“也不是,我是从这上面看出来的。”

探鱼仪上光点闪烁,旁边有‘梭鱼’和‘鲈鱼’的字样。

探查到了梭鱼和鲈鱼。

王祥海出去做了个挥手的标志,两艘小机动船的船头船尾都有人开始操作起来。

他们提起了一张网,其实这东西叫罾,扳罾。

王忆见识过这渔具的作用,去年冬天遇到疍民欧人民一家的时候,他们正去防空岛捕虾,当时便用到了扳罾。

灯诱扳罾是捕虾的一个好手段。

不过更适合捕捞乌贼。

王忆现在的兴趣更多是在虾上。

他问道:“爬虾也是虾,是不是也能用这个东西给捕捞上来?”

王祥海说道:“肯定能,往扳罾里放点新鲜鸡肝鸡肠子之类的,有的是爬虾往里钻。”

“不过没必要,爬虾不值钱,没有捕捞价值。”

王忆暗道你这话真是说的外行了。

爬虾在83年不值钱,在23年却值钱。

就他们现在捕捞到的头鲜皮皮虾,大个的放到酒店里脱背上的壳蘸上面糊一炸,一条能卖四五百块!

扳罾捕鱼对现在的渔民来说是常规操作。

以往摇橹的时候,都是船尾的人摇橹而船头的人去操作扳罾。

现在渔船都进行了橹改机,于是当船尾发动机停下后,船尾也能加一张罾。

这东西简单来说就是两根结实而有韧性的长竹竿十字交叉,在交叉点跟一条粗壮主杆的顶端绑一起,两根长竹竿十字交叉后有四个头,四个头上分别绑一张网的四个角。

其中主杆跟渔网分别在十字交叉竹竿的两面,于是当渔网装入沉重物体后,就把长竹竿给拽弯了,沉入水中。

等到有鱼进入渔网,通过拉动主杆快速收起网来,以此完成一次捕捞活动。

现在四条扳罾下入海水中,网子里有梭鱼爱吃的藻类叶片和一些零碎的鸡肝鸡肠等等。

后面随着罾起罾落,一条条梭鱼出现在渔网里。

另外渔网里还出现了爬虾也就是皮皮虾。

个头还不小,大的得有半斤以上,这种货在83年其实也有市场,只不过价格卖不上去,导致很少有人会专门去捕捞皮皮虾。

王忆却对这东西情有独钟。

小船上的社员也已经得到了指令,特意给王忆留下了皮皮虾。

他们只留大的,小的没时间去收拾,直接给扔回了海里。

天涯二号上的王祥海看到后忍不住摇头:“一个个的不会过日子,才跟着王老师过了一年好日子,就变得大手大脚了!”

“小虾不能留着吗?留着喂鸡啊!”

鸡很喜欢吃皮皮虾。

虾壳富含钙质,虾肉富含蛋白,吃皮皮虾可比吃贝壳好多了。

几次扳罾捕捞之后,王祥海就对海里的梭鱼群数量有数了。

有时候,老渔民的经验比探鱼仪还要好使。

不过有了探鱼仪的直观参考,王祥海便更了解海里的鱼情了。

有鱼群零散分布在这里,确实适合下底撩网。

底撩网也叫地撩网,它是从插网演化来的一种渔具,在23年时代早不让用了,这是非法捕捞渔具。

但在83年代还多的很,现在不说家家户户都有底撩网,那说一句每个村庄每个生产队能找出几十张来不算夸张。

布置底撩网得围绕岛屿展开,这时候需要小舢板小筏子出场。

天涯二号上搭载的筏子被推入海里,船上的社员们纷纷转移上筏子和舢板。

石红心不甘于后,虽是女儿身,表现却比男人还要积极。

端的是中华儿女多奇志,妇女能顶半边天。

王忆开船,不用去围绕海岛在海底布置底撩网,只要在船上拿着望远镜观摩即可。

此时他们已经算是身处东海深处,望远镜的镜头中,海面辽阔、波光浩渺。

今天是个好海,阳光灿烂,海风和煦。

爬叉岛的春日风情在这样的好天气下尽显无疑,海岛秀丽,已然挂绿,四周澄澈海水环绕,白浪翻滚叠放上沙滩,带起有节奏的哗啦声。

但这毕竟是海,无风也起三寸浪,如今多多少少有点风,海浪便比较大了,吹动筏子舢板的摇晃不休。

王忆有些担心,问王祥海说:“要不然用大船去放网吧,小船有点危险。”

王祥海凝重的目光扫过海面后轻松下来,说:“风刮不大,有点小浪正是鱼群起游下网的好当口,不用怕。”

王忆问道:“怎么看出风刮不大的?”

王祥海随口说道:“今天刮的是东南方,老话说的好,东风上了南,扛网就上船;东风上了北,刮得活见鬼,东南风刮不大。”

他接着想起王忆是来跟着自己学习出海作业一些知识的,便认真的指向海面说道:

“也可以看海水颜色,海岛边缘的海水颜色,很稳定,没有变化,海天一色的,那就起不来大风……”

王忆不是很明白这里面的原理,不过看王祥海的话音笃定,他便不再多心。

说起海天一色,福海水域不是常年如此。

热带海域终年水色一样,但福海的环境受到季风与洋流的影响很大,节气上四季分明,海水也是四季分明。

他们正在捕捞的梭鱼也是如此,四季肉质分明有差异,渔民们根据时令也给它们起了很有差异的名字:

初春的叫开凌梭,夏天的叫麦黄丁——那时候麦子黄了,秋天则叫高粱红,入冬了就称为滚浆梭。

四时梭鱼名字不一样,味道不一样,只有开凌梭最好吃。

像是麦黄丁的口碑就很差,正所谓‘麦黄梭、臭满锅’,这句话可就想当形象了。

所以要捕捞梭鱼必须得在初春下手,一过清明,梭鱼就不是这样只有新鲜滋味了。

渔民们知道这道理,不管在扳罾捕捞的还是放网的,都忙活的热火朝天。

春天大干一场,给全年开个好头,争取今年再来一年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sdingdiannn/ddk94034255/701975428.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